北京皮肤病医院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11212.html
回复“02”,告诉你宝宝被不公平对待怎么办
作者|莫离
-1-
自从有了孩子,恨不得一颗心掰成几瓣用,因为一个不注意,很可能就会酿成悲剧。
这不,前不久,银川一个1岁4个月的男孩误吞2枚纽扣电池,被紧急送医抢救。
男孩的家长将6枚废旧的纽扣电池,随手放在了一边。
3月3日这天,孩子把电池抓在手里当玩具玩,没想到,大人上个卫生间的功夫,孩子就将电池吞了下去。
不一会儿,孩子就出现恶心呕吐、胃难受的症状,家医院。
由于电池个头比较大,直径2厘米左右,相当于5分钱硬币,再加上食物残渣干扰,导致第一次胃镜取出失败。
电池的位置甚至又从食道,下移到了胃内。
医生说,必要时需要开刀进行手术探查和取物,可这样对孩子的损伤比较大。
所幸,经过多次尝试,以及手术方案的2次调整,终于在“胃镜+食管镜”的相互接力下,成功取出2枚纽扣电池。
医生说,电池对胃壁及食道壁已经产生损伤。
一岁多的孩子,正处于口欲期,喜欢用嘴巴来探索世界,满足好奇心。
看到什么都想抓,抓到什么都想吃。
许多家长不重视,导致此类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年1月,福建一名1岁4个月的男孩,误吞纽扣电池,由于电池陷入食道粘膜难以取出,医院只能采取手术的方式,耗时一个多小时才将电池取出。
而电池的外表已经完全腐蚀发黑。
年2月,江西一名11个月大的男宝宝,误食一颗纽扣电池,卡在食管入口处,虽然医生取出了电池,但宝宝的食道粘膜已经受到严重损伤。
年7月,宁夏一对父母在研究给孩子买的电子写字板如何使用时,1岁半的孩子把纽扣电池吞进嘴里。
经过手术治疗,电池被顺利取出,但孩子的食管已经被腐蚀出现黏膜溃疡,后期可能会出现食管炎、食管穿孔等风险。
……
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
-2-
有些家长可能不明白了:
纽扣电池圆圆的又没有棱角,等孩子排出体外不就好了吗?怎么危害这么大?
医院的小儿外科主任医师苏泽礼说:
“大部分异物可以随粪便排出体外,但是像电池,会对患儿造成危害。”
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验。
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做过一个模拟实验:
用鸭肠代替我们的肠道,将电池包在鸭肠里。
半小时后,鸭肠的黏膜就已经被烧伤。
医生还强调,“如果再过一个小时可能就穿孔了!”
国外一位妈妈也做过同类实验,拿一枚纽扣电池放在鸡胸肉上。
十分钟后,鸡肉上出现一圈被烧焦的痕迹。
30分钟后,焦黑的部分更加明显了。
等到4个小时后,鸡肉已经变得糜烂焦黑,都快被电池“烤熟了”!
为什么电池会造成烧伤呢?
那是因为,食道内充满着黏膜,纽扣电池一旦被黏膜夹住,就会形成一个传导路,电池会瞬间短路。
同时电池产生的化学反应,会造成黏膜的烧伤。
再加上胃酸的腐蚀,会导致电池内的一些碱性物质进入胃部,导致胃壁被腐蚀,引起消化道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胃出血,危及孩子的生命。
-3-
比孩子误吞电池更可怕的是,家长采取的一些错误急救措施,会雪上加霜。
大连一名10个月的女宝宝,误吞一枚纽扣电池后,家长连忙给孩子喂牛奶,企图以此稀释电池释放的毒性。
结果孩子开始大声哭闹,表情十分痛苦。
医院后,医生表示,孩子的食道已经严重烧伤,虽然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食道烧伤可能会留下瘢痕,导致孩子食道狭窄,影响正常进食。
孩子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修复食道,而每一项手术都比较复杂。
切记:牛奶非但不能稀释电池的毒性,反而会加重病情。
电池中的电解液具有强腐蚀性,所到之处会快速腐蚀器官,这个时候让孩子喝牛奶,会导致电池瞬间短路,烧伤更严重,情况更糟糕。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迅速就医!医生会在最短时间内,将电池取出来。
电池在孩子的肠胃内多待一分钟,孩子就会多一分危险,停留的时间越长,可能导致器官受到的腐蚀性就越严重,甚至会造成食道穿孔。
可能有些家长要问了,如果孩子将电池排出了体外,是不是就安全了?
也不一定。电池可能会在孩子体内残留物质,对孩子的食道、肠胃等造成一定的伤害。
因此,即使孩子已经将电池排出体外,我们仍医院检查。
-4-
消化道异物在儿童患者中非常多见,其中以6个月龄到6岁之间的儿童占比最多。
其实,不只是电池,生活中一切可见的小物件,都是需要我们警惕的潜在危险物。
比如:磁力珠,牙签、图钉、大头针等尖锐物,药物,太小的玩具零件,零食袋里的干燥剂等。
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孩子误食异物之后,家长发现不了。
比如磁力珠,小儿外科主任医师苏泽礼说:
“误吞一颗问题还不算大,但是很多孩子今天吞一颗、明天吞一颗,家长根本不知道。这些磁力珠位于肠道不同的位置,一到体内,马上吸在一起,导致肠道也挤在一起,出现梗阻,还会把肠子磨个洞。”
有个孩子一共误吞了20颗磁力珠,肠道磨穿了6个洞,只能开腹做手术取出磁力珠。
小孩子抓住什么都喜欢往嘴里塞,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加强看管,高度重视儿童摄入异物的风险。
平时,要将硬币、纽扣、药物、电池等小物品,放在孩子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责任,千万别让一时疏忽,成为终身遗憾。
作者:莫离,累并幸福着的二胎妈妈,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人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往期目录(点击跳转)让家长们头疼的宝宝常见行为不听话
脾气大
打人
顶嘴
抢玩具
说狠话
撒谎
磨蹭
爱看电视
爱玩手机
攀比
提不合理要求
认生
无理取闹
被打
爱翻别人东西
不能融入新环境
学坏
分离焦虑
吃手
不刷牙
不吃饭
挑食
怕黑
不睡觉
多动
尿裤子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