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而悠健康讲堂如何减轻喝酒伤肝

时间:2022-8-22 16:59:24 来源:食管炎

在中国,逢年过节,几乎是无酒不成席,无论大饭局还是小聚餐,几乎都离不开酒。

有的人一喝酒就脸红,有的人反而脸变白,有的人酒量越喝越好,有的人喝多了就吐…

我们都知道,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但是有时为了应酬,或者春节回家与亲朋好友相聚时,总是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喝总会被说不给面子。

都说喝酒伤肝,不喝又不行,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喝酒之后不那么伤肝呢?

03:24

喝酒脸红、脸白,是怎么回事?

喝酒脸红的人

主要是乙醛扩张脸部毛细血管引起的。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成乙醛,再分解为乙酸,而喝酒脸红的人,是因为体内含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但是缺乏乙醛脱氢酶,体内酒精被迅速转化成了乙醛,从而导致乙醛蓄积,引发脸红。美国学者研究证实,体内乙醛长期堆积,可诱发食管癌和肝癌。

因此,不推荐喝酒上脸的人饮酒,如果迫于无奈一定要喝,应控制较少的量和较慢的速度。这样,可以依靠非特异性代谢途径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

喝酒脸白的人

这种体内缺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这两种高活性酶,不能正常代谢酒精,要靠非特异性途径来代谢酒精,而且速度很慢。

所以,他们主要靠体液来稀释酒精,酒精浓度超过0.1%就会使其昏迷。因此,喝酒脸白的人也并不意味着非常能喝。

酒量,是否越练越好?有人说,酒量好不好,先天因素最重要,但通过后天慢慢练习,酒量也可不断增加。

这种说法基本正确,但却容易误导人。

酒量不好的人一般体内缺乏高效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基本上就确定你的酒量有限了,不会再有大的改观。

后天练习只是通过喝酒诱导增加酒精的非特异性代谢途径中所需要的细胞色素酶和过氧化氢酶。

但是,由于这两种酶表现为非特异性和低效性,所以,即使有所增加,也不会大幅度提高。只能是,原来一杯也不能喝的人,通过练习,可以喝上两杯。

吐酒不伤身?有些人,由于工作需要,经常饮酒,因此发明了一套“独门绝技”,只要用手指轻触咽部,酒就会轻松吐出。因此,赴饭局前,通常服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延缓酒精在胃内的吸收。饭局开始后,大杯饮酒,然后找机会吐掉。就可以喝倒很多人。

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很明显是不可取。

在临床上,因喝酒呕吐导致贲门撕裂,从而引发大出血的情况不在少数。

有些即使没有出现这样的急症,也可能患上了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

可见,长期吐酒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如果仅仅是偶尔吐一次,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减少酒精的吸收,对身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不过,吐酒要把握一定的时机,可以先进食一定的食物,然后再饮酒;饮下去后,最好立刻就吐,否则时间长了,酒精已经进入小肠或血液,再吐也没什么作用了。如果空腹饮酒,酒精很容易被吸收,吐酒就很困难了。

其次,吐酒的程度更难控制,应尽量避免过分剧烈的呕吐,以免导致出血。因此,并不建议经常采用吐酒的方法来保护身体。

肝脏是我们的代谢器官,酒精的代谢也要靠肝脏来完成。过量的酒精聚集肝脏之后,肝脏原本的解毒、排泄、代谢功能和作用就会迟钝和紊乱,其中会使脂肪不充分“燃烧”而成为脂肪肝,严重的可引起肝硬化。

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被称为酒精损害肝脏的“四部曲”。这几种病变既可先后发生也可同时并存,因而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按道理来说,肝脏有问题的人是应该是明令禁止喝酒的,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忍不住或者出于其他原因要喝一点,这个时候,为了保护肝脏,就得采取一些措施了!

比如,酒前酒后补充益生菌,就等于给肝脏加了件“防护衣”,有什么科学依据呢?这得从肝肠免疫轴说起。

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宿主肠道内的微生物,它参与了宿主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及抗菌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又被人称之为"被遗忘的器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到肠道菌群与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的发生发展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从而提出一些像"肠脑轴"和"肠肝轴"等名词。

肝脏是能够分解代谢体内毒性物质并且阻止细菌的代谢产物(如胆汁酸)进入人体循环。肠道菌群在人体新陈代谢及生理机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也可以产生一些物质影响到肝脏的功能。尤其在肠道菌群失调之后可以产生相关毒素物质并通过薄弱的肠道屏障进入肠肝循环中,从而加重肝脏疾病的进展,引起的疾病又称之为生态失调。

早在年科学家们就发现酒精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血液中的内毒素水平正相关。而服用益生菌能够降低内毒素含量,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益生菌缓解酒后肠胃不适,降低酒精性肝损伤

益生菌的健胃整肠作用非常好,首先,补充益生菌能够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使被酒精破坏的肠道菌群尽快恢复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降低内毒素对肝脏的攻击。其次,益生菌还能降低肠粘膜促炎性子的表达,减低肠道炎症。另外,像酪酸梭菌这样的产酪酸的益生菌,还能促进肠粘膜的修复,增强肠屏障功能,阻止内毒素通过血液进入肝脏对肝脏造成损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yfzl/1387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