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郭淑云,健脾活瘀治胃病

时间:2022-5-29 14:01:45 来源:食管炎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1976.html

导读:郭淑云,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师从著名中医专家、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石某,男,41岁。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胃脘痞满、时痛8年余。

现病史:8年余前因时常饮酒而出现胃脘胀满不适,胃痛,烧心,反酸。医院做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HP(+)。经服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及四联杀菌西药,症状消失,此后每因饮酒而病情反复发作,每次均服西药缓解。年5月下旬又因饮酒及进食辣椒而致症状加重,经服上述西药效果不理想,6月6医院做电子胃镜检查,提示:①反流性食管炎;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检查提示:(胃窦)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活动性炎,局部腺体肠上皮化生。

现症:胃脘胀满频繁发作,偶有胃脘隐痛,无饥饿感,饮食量明显减少,反酸,烧心,劳累受凉后加重,手足不温,晨起呕吐清水。舌质暗,苔白腻,脉涩缓。

中医诊断:胃痞(脾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①反流性食管炎;②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处方:健脾活瘀方加减。

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三棱8g,莪术8g,皂角刺8g,木香10g,柿蒂10g,煅瓦楞子15g,乌贼骨15g,丝子15g,灵芝15g,甘草3g。

二诊:年8月11日。以上方为主略有增减,服用60余剂后,胃脘胀满较前明显好转,未感胃隐痛,有饥饿感,饮食量增加,反酸、烧心、劳累受凉后加重基本消失,手足时不温,晨起呕吐清水。舌质暗,苔白腻,脉涩。

处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黄芪12g,炒山药15g,三棱10g,莪术8g,皂角刺10g,木香6g,柿蒂10g,煅瓦楞子15g,乌贼骨15g,甘草3g。60剂,颗粒剂,冲服。

三诊:年10月15日。胃脘痞满、反酸、烧心基本消失,饮食量及食欲恢复,手足时不温,晨起呕吐清水。舌质淡,苔白腻,脉涩。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炒山药15g,三棱10g,莪术8g,皂角刺10g,木香6g,甘草3g。60剂,颗粒剂,冲服。

四诊:年12月22日。饮食基本正常,胃脘胀满、反酸、烧心、手足不温、晨起呕吐清水等症消失,舌质淡,苔白,脉缓。复查胃镜提示:①反流性食管炎;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窦)黏膜慢性炎。

按语:本案从郭教授科研观察病例中撷取,在治疗观察中非仅此四诊,而是按时段记录,故在此仅摘取四次诊治中的病程记录。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多由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嗜食辛辣,或外邪犯胃、七情所伤、劳倦过度等损伤脾胃,使之升降失常,纳化失司,病久不愈,损伤正气,导致脾胃气虚。

“气主煦之”,有温养的作用,脾胃气虚则胃失温养,可致胃黏膜萎缩。从胃黏膜微观辨证看,胃镜下可见黏膜变薄,以白相为主,甚至可见大片苍白区等气失温养之象。

同时,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虚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可致血瘀,所以,胃镜下萎缩性胃炎的胃体或胃窦部的黏膜相中所见的暗红色树枝状血管网或蓝色血管网即为血瘀的表现。

据此,郭教授认为就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身而言,其病机多为脾虚血瘀证,以健脾活瘀方(由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丹参、莪术、三棱、皂角刺、炙甘草等组成)治疗。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为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与黄芪、山药同用,增强益气健脾补虚之功,立足补虚促运,从本论治;莪术、三棱、丹参化瘀通络,行血中之气;皂角刺本为托毒排脓、活血消痈之品,然郭教授经验用其疗脘腹胀满,窜透消痞之效甚佳。诸药合用,既可健脾益气,促进纳运,又可活血通络,行气消痞,全方具有补而不滞、通不伤正、通补兼施、扶正祛邪的特点,体现了健脾活瘀方的治疗靶向。

西医学实验亦表明,健脾益气方药可提高胃黏膜修复能力,提高胃壁防护作用,并可修复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改善机体微循环,扩张局部血管及微小血管,增加血流量,并可使各种营养物质的运送更加畅利,从而可逐渐逆转局部黏膜组织的萎缩,消除肠化和异型增生。临证中,郭教授以此为主要原则,治愈了多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本文节选自《郭淑云论治脾胃病》。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郭淑云论治脾胃病》,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yfzl/1365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