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包括喉部)或肺所致的症状和并发症”。发病机制为下食管括约肌(LES)功能不全导致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常伴有胸痛、咳嗽、咽喉炎、哮喘等临床表现。我国成人患病率已达到10%,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GER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抑酸剂是GERD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2/3的GERD患者停药后症状易复发或加重,通常需要PPI长期维持治疗。还有40%的GERD患者对PPI治疗部分或完全缺乏反应。难治性GERD患者既往最常用的抗反流手术是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但其创伤大,费用高,长期随访也有一定复发率,应用范围有限。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微创手术逐渐成为GERD的新型治疗方法。我院消化内科吉清副教授在陈文生主任、彭贵勇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开展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研究,针对难治性GERD患者分组采用射频消融和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mucosectomy,ARMS)治疗难治性GERD,取得了良好效果。
内镜下射频消融是通过经口球囊导管系统向食管下括约肌及贲门提供射频能量,降低组织顺应性,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厚度,减少反流发生的次数。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考虑行射频消融治疗。
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示意图
贲门过度松弛相关症状的难治性GERD患者,可以考虑ARMS术。ARMS术是通过切除贲门部1/2-2/3周的黏膜,利用术后瘢痕狭窄重塑抗反流屏障,达到治疗GERD的目的。国内目前仅有医院、医院、医院有零星的病例报道。
吉清副教授前期已经对数十例难治性GERD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均在日间病房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的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精神状态、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药物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反流症状,减少PPI药物使用,提高生活质量,短期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我院消化科为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内镜中心在全国诊治患者量高居全国前列,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和努力,一直致力为各类消化道疾病患者排忧解难,难治性GERD系列内镜下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有望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理念及最佳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