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症状提示你患有反流性食管炎

时间:2019-2-14 19:41:09 来源:食管炎

人生在世,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然而有一种胃病,叫胃食管反流。只要你招惹上它,基本上就与美食说拜拜了,尤其是刚开始什么都不能吃那阵,心里着实是颇为悲愤和抓狂的。

在超市看到以前爱吃的一些水果和零食,在餐厅看到别人都在大快朵颐而自己啥都不能吃的时候,眼神是黯然的,内心是悲凉的。

反流性食管炎它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密切相关,通常有一些不良习惯的人最容易患上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原因在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

目前,反流性食管炎在我国成人中的发病率为6-8%,其中老年人的比率比较高。

四大标准判断是否患有反流食管:

1、胃食管反流

进食后,尤其是晚上,卧床休息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入咽部或口腔,反应不及甚至会流入鼻腔,对鼻腔造成刺激,引起酸性刺痛。少数患者伴有胸骨后或心窝处疼痛,有时甚至疼痛放射至后背、胸口。

2、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胃部灼热感又称为“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多位于胸骨后,尤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

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

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因而服制酸剂的效果常不显着。严重食管炎尤其有瘢痕形成者反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3、胃灼热、泛酸

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进食后躺卧或剧烈运动更容易出现此症状,服用胃药如抑酸药症状减轻或消失,稍微进食过热或酸性的食物,症状明显加重。

4、吞咽困难、呕吐

前期出现间歇性的吞咽困难,感觉无法完全吞咽下去,或吞咽时有一过性疼痛,后期,吞咽困难症状减轻,但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变成永久性吞咽困难或呕吐。

反流食管炎为什么会反酸、烧心呢?

因为胃食管的结构和功能出了问题。正常的人,食管通过蠕动把食物送进胃里后,胃和食管交界处的下食管括约肌就会收缩,把食物及胃酸都关在了胃里。

然后,食物在胃里经过消化,再通过胃的出口--幽门排进肠道,这个过程叫做胃排空。但是,如果胃食管交界处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或者食管蠕动有问题,胃里的东西容易反流到食管里,就会出现反酸。

有的时候,胃排空不太好,胃里的东西不能通过幽门排到肠道里,排不出去的东西也会反流进入食管,导致反酸、烧心。

虽然吃药可以暂时缓解反酸、烧心的症状,但并不是用药就可以一劳永逸,不可能用一段时间的药就能把胃食管反流病完全治好,永远不复发。

只要胃食管的功能没有恢复正常,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因素还存在,反酸、烧心就会一直出现。

反流性食管炎的饮食注意:

1、为减少反流机会,应尽量选择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煎炸及腌制食品。可以适当吃些面食,如馒头、面条等,但对于纯肉馅的包子、水饺食量上还是要加以控制。

对于荤汤如鸡汤、肉汤、排骨汤最好尽量少吃,对于肥肉、肉皮等也要避免。需要说明的是适当的吃些猪瘦肉、鸡肉、鱼肉一般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对补充营养有好处。

2、少食用延缓胃排空的食物。胃排空延迟,不但间接的增加了反流的机会,同时患者也会出现腹胀、嗳气的多种不适。这一类食物主要包括一些质地粘腻的食物,如粽子、年糕、元宵、酒酿等。

3、少食用对胃粘膜有明显刺激的食物。这一类食物可以增加胃液分泌,引起胃内的胃酸等主要反流物的量明显增加,也会增加反流的机会。

这一类食物主要指过冷、过热、过酸、过甜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其中包括大葱、大蒜、糖果等。对于酒、咖啡、浓茶等对胃有明显刺激的饮品必须格外注意,尽量少饮用。

4、少食用粗粮、坚果(包括开心果、瓜子、栗子等)、各种零食、膨化制品,奶油蛋糕、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也会刺激胃粘膜,增加反流机会。

5、一般的蔬菜不会引起或加重反流,可自行选择使用,但对于韭菜、香菜、蚕豆等中医认为可能导致上火或疾病复发的蔬菜要适当控制。

6、一般的水果不会引起或加重反流,但每次食用的水果不可过多过杂、不可过冷过甜,如香蕉、甘蔗等最好避免食用。

一旦感觉反酸烧心,首先要回顾一下自己的不适是不是存在一些生活上的不当之处,不妨改变一下生活习惯:

1、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睡前3小时也不适宜进食。同时可以适当抬高床头15~20cm以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

2、积极减肥,加强锻炼,减少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等的摄入。进食的体积不要过大,感觉七八成饱就好。

3、避免使用影响胃和食管功能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等。戒烟及禁酒。

任何肠胃病疑难问题,可添加老师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斑鸠菊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yzyy/989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