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有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喜欢躺着服药。殊不知,这种做法有时会引发食管炎或食管溃疡的发生。
临床医生指出,躺着服药时,饮水往往较少,有时可使药片在食管内停留长达2小时而无感觉(最常见的停留部位是食管下部),一些急性病症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如在夜间吞服药物,由于唾液分泌减少,食管蠕动减慢,药片一旦附着于食管壁,便很难入胃。这样不仅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而且在某些药物的长时间刺激下,容易引发药物性食管炎或食管溃疡。同时,躺着服药还易使药物和水误入气管,引起呛咳等不良后果。
研究证明,采用站立或坐位服药时,只需6毫升的水冲服,药物在5秒钟之内就能全部到达胃里;但如果躺着服用同样的药物,用了多达几倍的水冲服,有一半药物在长约25厘米的食管里就逐渐被溶化,并不能全部到达胃里。最容易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常用药物有四环素类、维生素C、硫酸亚铁(主要抗贫血药之一)等,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的酸性腐蚀作用;其次为氯化钾肠溶片、奎尼丁、茶碱类、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甲灭酸、消炎痛、布洛芬)等。
不过请注意,服用某些保护胃黏膜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碱式碳酸铋、胶体果胶铋等)、苦味健胃药(如龙胆酊、龙胆大黄酊等)及外周镇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时,则应尽量少喝水,具体见药物说明书。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凤巢卫生计生服务中心)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