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食管癌青年学社学术沙龙会第一期会议纪要
3月24日,年食管癌青年学社学术沙龙会第一期成功举办。各科专家共聚云端会议,学习食管癌的影像解剖,探讨免疫和靶向治疗的前沿热点。本期会议由大会主席惠周光教授和李印教授主持。
来自中医院的张红梅教授介绍了MRI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张教授由几个经典的病例作为切入点介绍T分期各期别在MRI中的经典表现,还重点讲解了MRI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和pCR评价中的应用前景,一项meta分析显示,对比多种影像模式,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MRI评价pCR的敏感性最好,特异性也较好。
有两项研究探讨MRI的DWI成像预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最佳时机,分别在基线和新辅助放化疗期间测量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后2-3周时肿瘤ADC值和基线比较的相对变化(△ADC(%))预测效果最佳,且△ADC越大,pCR率越高。一项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应用PETCT和DW-MRI评估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并比较其pCR的预测效能,结果显示PETCT和DW-MRI预测效能相当,且可以相辅相成。由此可见,MRI技术与序列的改进,可以提供优质的食管MRI图像,而且丰富的功能成像序列可以更准确的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
来自中医院的李璨君住院医师做了题为《JES食管癌淋巴结分区图例与详解》的报告,首先介绍了日本JES食管癌淋巴结分区的来源背景,虽然目前临床中常用IASLC淋巴结分区,但由于食管癌与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且亚洲食管癌患者鳞癌居多,故JES食管癌淋巴结分区对于国内患者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接着详细医院对其CT分区定义的上下、前后、左右界线,图文并茂,让听众对该淋巴结分区的分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最后比较了UICC/AJCC淋巴结分区和JES淋巴结分区不同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病理类型、治疗理念、手术标本差异等。同时也很期待由中国出品、更加符合中国患者的食管癌淋巴结分区。
上半场会议结束后,医院的梁乃新教授、中医院的秦建军教授和王镇教授做出了精彩点评,并表达了对未来食管癌诊治更加优质化的期待。
下半场会议中,中医院的翟医蕊教授做了题为《食管癌靶向治疗联合放疗进展》的专题汇报,以EGFR-TKI、EGFR单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在食管癌3种不同治疗模式中的应用展开介绍,分别是新辅助靶向治疗、局部晚期CCRT+靶向治疗、不适合同步化疗患者的RT+靶向治疗。在EGFR-TKI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中,新辅助CCRT+EGFR-TKI对比单纯CCRT,结果显示,加上靶向治疗并未显著获益,新辅助靶向治疗的价值尚有待进一步探索。在局部晚期的食管癌患者中,CCRT基础上加用TKI靶向治疗,提示预后良好。其中一项2×2前瞻性随机研究显示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优于累及野照射,同步放化疗基础上加用厄洛替尼显著延长OS。亚组分析显示EGFR的免疫组化表达状态与获益密切相关,EGFR2+或3+获益更明显。在不耐受同步化疗的患者中,小样本研究显示RT+TKI靶向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尚可,但仍需进一步的前瞻性大型研究来明确。
在EGFR单抗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中,新辅助EGFR单抗靶向治疗初见成效。在局部晚期患者的根治性治疗中,多项研究均显示CCRT+单抗疗效可观。惠周光教授牵头开展的一项II期研究,CCRT联合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共入组26名患者,有效率达76.9%,中位PFS、OS分别为24.3个月、28.6个月,2年、3年OS分别为53.4%、38.2%,均明显优于历史单纯CCRT数据。此研究中≥3度食管炎发生率为61.5%,高于历史单纯CCRT数据,这可能与EGFR的高表达有关,但经过对症处理均缓解且未影响治疗。和CCRT+西妥昔单抗对比,CCRT+尼妥珠单抗也有更好的生存和更低的毒副反应。在不耐受同步化疗的患者中,RT+单抗靶向治疗安全性尚可。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从作用机制上来说是可以提高放疗敏感性,但是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来自医院的王军教授做了题为《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获与惑》的精彩报告。详细阐述了在早期肿瘤中使用免疫疗法的支持理由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局限性。免疫治疗的优势从免疫治疗的理论机制、手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PD-L1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假定功效、安全性数据、临床前的研究数据七个方面展开叙述。而新辅助的免疫治疗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王军教授介绍如下,免疫治疗会出现非典型和非常规反应,例如假性进展、超进展等;SD是免疫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但当治疗目的是希望使无法手术的肿瘤转为可手术时,SD用来评价疗效可能不太恰当;原发免疫耐药的问题有待解决;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手术及预后产生影响;新辅助免疫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到底哪个更优尚不能确定;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时机尚不明确。王教授对PERFECT研究进行解读,该研究是一项II期单臂研究,探讨新辅助CCRT联合阿特利珠单抗治疗可切除食管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结果和单纯新辅助CCRT的CROSS研究结果相比,整体来看CCRT联合阿特利珠单抗未提高疗效,但对于有病理反应的患者,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有PFS和OS长期获益。但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
来自医院的程云杰教授分享了一例术前CCRT+手术+进展后多程放疗和免疫治疗的食管癌病例,中医院的杨颛搏医师分享了一例同步放化疗联合泰欣生靶向治疗的局部晚期患者,目前已治疗后7年,无复发转移。来自中医院的康晓征教授和屈涛教授对下半场会议和两个精彩的病例进行专业点评和讨论。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李印教授表达了对程云杰教授分享病例的浓厚兴趣,放化疗、手术、免疫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联合使多程进展的患者目前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疗效较佳,非常期待患者后续的预后情况;惠周光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收获良多,从诊断、淋巴结分区到靶向、免疫治疗,内容丰富,期待各个学科以后更常沟通交流,也希望食管癌青年学社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思想碰撞的平台。
综上所述,MRI可以提高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的准确性,但还需进一步探索最合适的功能成像序列;日本JES淋巴结分区对于我国食管癌患者也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期待中国形成自己的食管癌淋巴结分区;靶向治疗可应用于食管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其中CCRT联合EGFR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较确定,其它靶向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许多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有待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
动动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