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有抑郁情绪还是确实得了严重抑郁症的人,他们的内心都会经常出现无数个问号。这些各种疑惑、迷茫、纠结,虽然离不开他们先天思维模式的主观因素,但却都与外界事物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客观联系。当抑郁者通过长短不一的一段时期自我反思,或某些人通过药物治疗的介入后,抑郁程度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和好转,但不一定会痊愈,根据抑郁的严重程度以及抑郁者自身的实际环境变化,有的有机会进入初愈阶段,有的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有明显的好转。
第七章抑郁的初愈
经过这些年严重抑郁的经历,使我看清楚了很多事,也想明白了很多道理,让我有一个机会重新认识了一些原来我并没有认识到的东西,让我这些年成长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重新认识了我自己的性格特质。
在没有遇到这些生活中的重大变故以前,我其实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怎样的一种性格特质,在遇到问题时自己通常会向哪个方向思考,很多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与自己的性格特质有着怎样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抑郁的这几年,这方面我思考了很多很多。
还是想借用一下那条理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能够伤害你,伤害你的只有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每个人生来都是主观的,但每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都需要不断地通过后天的学习改变很多主观的看法,从而变得越来越客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质,所谓性格,无非就是一种先天的、固有的、原生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与生俱来并且一生都不会改变的。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思考,在特定的环境或场合下做出一定的临时性改变,这种临时性改变是社会所需要的,是每个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性格特质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但我们需要首先充分地认识自己,然后根据不同社会情境中的具体情况,找出自身性格特质与社会需要更为契合的地方,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其次,我重新认识了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
这里并没有推卸责任、甩锅给家人、给自己找失败借口的意思。而是要说,每个人的一生,都很大程度上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且这种影响往往还是不可小视的。在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后,不应怨天尤人,也不应气急败坏地埋怨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而是需要辩证地、理性地认识到原生家庭给自己同时带来的利端和弊端,如何能够集中、发掘利端,并如何能够化解、避免弊端。
借用哲学上的一句话——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一个人的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绝对不是仅仅靠个人因素就能决定一切的。
再次,我重新认识了这个时代、这个社会。
每个人一生中的成功与失败,都与特定的时代、社会是分不开的。“乱世出枭雄,时势造英雄”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当时代、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很多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很多新的社会现象,同时也会导致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会有很多新的社会责任赋予我们。不要惧怕这些社会责任,要勇敢地接受它、理性地认识它、乐观地完成它。因为,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同时,你也会最终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长久的快乐。
最后,我重新认识了未来的方向。
更加正确、清楚地解读自己,既是分析过往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规划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当今社会又是一个节奏极快的社会,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只从事一种岗位,这样的现象在以后会越来越少了。随着人均寿命的进一步延长和社会的更快发展,都需要个人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不断地提升综合认知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长期立足。所以,我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社会趋势,重新找到了更适合自己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
通过近6年来不断的自我反思,既使我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也逐渐使我的抑郁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通过专业的抑郁测试量表显示,我的抑郁程度由6年前的重度转为了现在的轻度,我觉得这已经算是“大病”初愈了吧。我挺了过来,我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放弃周围仍然关心我的人。虽然现在仍偶有抑郁情绪,但是我基本都能够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恢复了。
本章总结
抑郁症患者的初愈,尤其是重度抑郁,这是一个非常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鉴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氛围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认知水平的不同等等各种复杂因素,抑郁的持续时间短则一两年,长则十年都是有的。
这里还想说的是,有些看似是身体的一些生理现象(女性生育后,脑梗塞后,重大伤残后等等)而导致的抑郁心理症状,其最本质的原因仍然是心理因素,就是我之前多次提到过的先天思维模式。因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那种先天思维模式是一生都不会改变的,只不过在他身体没有病状时体现得不明显甚至体现不出来,或者是当时有足够的条件去解决,而在身体发生一些病变后(如脑梗塞)便会加剧患者内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种种矛盾,或者可以理解为抑郁者主观想法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这种内心巨大的矛盾在大多数患者口中是无法准确表述的,但往往抑郁症患者的家人会简单地认为这是生理上的问题引起了抑郁的症状。
另外,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治疗抑郁的药物,我还是想说,这些药物只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身体方面的一些不适症状(如失眠、乏力、偏头痛、脱发、食欲减退等),但实质上并不能真正彻底地治愈抑郁症,或者说,这些药物只可以做为治疗抑郁的辅助手段。药物不能帮助患者打开心结,解决内心的种种纠结与矛盾,毕竟,“心病还得心药医”。
能够使抑郁症状缓解甚至消失的,永远都只有患者自己,只有抑郁者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提高综合认知水平,才能够将以往的心结一一打开,看开了,也就看轻了;看轻了,也就放下了;放下了,症状也就缓解了。
抑郁不可怕,抑郁不丢人,抑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它,认识它,分析它,解决它。
最后送上我个人的切身体会——如果抑郁没有将你打败,那么它会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希望我的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追问。你们的收藏、转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