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疫情缓解了,不少人因为疫情期间在家里憋闷了许久,准备好了“暴饮暴食”的计划,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此时脑海中一句广告词闪现——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哟!
的确,人人都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但是我们还是要有健康的饮食原则。
食物选择上: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g/天)。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薯类(50~g/天)、全谷类和杂豆类(50~g/天)。
2、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g/天),天天吃水果(~g/天)。多选深色蔬果(占蔬菜总量的1/2,如油菜、菠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摄入各种各样的奶类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摄入总量为~g),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4、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保证7~8杯(0~ml)水,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饮食原则上:
1、早餐要吃好
2、晚饭要吃早
3、每餐固定时间吃: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一般情况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19∶00。
4、进食先菜后饭:先吃蔬菜再吃肉,吃饭前喝碗汤,多吃粗纤维的、增加饱腹感的食品,最后吃米饭、馒头等主食。
5、慢点吃、认真吃:细嚼慢咽,有利于更好地感知胃肠饥饱状态,也更利于营养成分吸收。
细嚼慢咽能延长用餐时间,刺激饱腹感神经中枢。一般来说最好保证每口咀嚼20次。对老年人来说,每口饭菜最好咀嚼25次以上。大脑神经接收饱腹感信号通常需要20分钟左右。每餐不少于20分钟。如果你少于这个时间就匆匆结束了一餐,大脑会来不及提醒你已经饱了,结果造成实际能量摄入超标。
端午节假日的你是否将许久未吃过的粽子视若珍宝,准备大干一场。
但是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在食用时,我们是需要注意量的控制,可以选择迷你粽。
粽子一定要煮熟变软后才可以食用,最好和一些青菜、水果、粗粮搭配食用。
吃粽子,一定要吃新鲜的,忌保存太久,放在清洁、阴凉通风的地方,最多保存3-4日。
空腹不易吃粽子,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管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睡前2小时也最好不要吃粽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