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医生是如何发现早期食管癌的

时间:2020-8-24 12:24:59 来源:食管炎

新闻

人文

科普

服务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早期食管癌在放大胃镜下表现以及早期食管癌形成机理,希望能走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在此通俗的科普一下胃镜下是如何发现早期食管癌的?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全世界接近一半的食管癌在患者集中在我们国家,所以适当的提高警惕还是有必要的。

下图就是近期在放大胃镜下发现的一个早期食管癌患者。

可以看到画红圈的地方食管表皮黏膜发红、跟周边明显不一样。这种早期发现可以早期治疗,最后这个患者就在胃镜下用黏膜切除术微创就切除了。

(早期局部发红的食管粘膜)

(胃镜下手术切除)

早期食管癌几乎是没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有一些不典型的胸痛、烧灼感、针刺或者牵拉感、胸骨后不适感等。

但这些症状都不典型,很多疾病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冠心病、食管鳞状上皮增生、神经官能症、癔球症等也都会引起上述表现。

所以如果想早期发现必须要通过胃镜特别是经查放大胃、色素染色胃镜、共聚焦显微内镜会看到更清楚,分级也会更仔细。

那具体食管癌在胃镜下是怎么发现的呢?

首先胃镜进入喉咙后就到食管,内镜镜医生会边进观察食管,正常食管粘膜应该比较光滑,不应该出现特别发白、发红或者粘膜中断的区域,如果胃镜下看到发白、发红的区域,我们特别警惕,凑近认真观察,比如上图那种发红的区域就要凑近观察。

下图是正常食管粘膜的图片,在放大胃镜下看,可以看到粘膜下的血管跟树干跟树枝一样逐渐分叉开来到最后营养这每一个细胞。

....

(正常食管粘膜及食管粘膜下血管)

(粘膜下血管分布示意图)

如果食管局部粘膜有瘤变或者癌变,如上图那个患者那样,我们把胃镜光源切换成蓝激光光源照射在食管粘膜上,这样有病变的地方就会看的更清楚。

(切换一种胃镜光源照射粘膜)

在激光胃镜下如果将有病变的地方继续放大就会得到下列这种图片。

(病变区域的血管扭曲的比较厉害)

普通白光胃镜主要看病变边界,切换成激光放大胃镜后就可以对病变放大观察,通过判断肿瘤表面的血管的形态、扩张扭曲程度来大致评估肿瘤侵犯的深度以及是否有转移。放大胃镜还可以协助胃镜医生精确的定点夹取病理。

下图病变部分血管轻度扩张扭曲,这就属于早期的肿瘤病变血管。

(早期肿瘤性血管,轻度扭曲)

下图可见黏膜下血管进一步扭曲变形,但仍旧属于早期肿瘤血管。

(中度扭曲,也属于早期肿瘤血管)

下面这张图片就可以看到血管已经开环并且严重扭曲变形。这类就要小心,最后需要病理来判断。

(重度扭曲)

下面这张放大图片中间可见到无血管区域,边缘包饶这比较粗的血管,这种情况肿瘤疾病已经下下深入生长了。

(中间部分出现无血管区)

以上大概就是我们胃镜下发现早期食管癌已经评估早期食管癌的过程。

食管癌如果到了晚期典型的症状就是“胸痛”+“进行性吞咽困难”。

胸痛大家都好理解,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叫“进行性吞咽困难”?

通俗点就顾名思义的理解,举个例子:老张一年前可以吃馒头,吞下去没问题,半年前馒头等固体食物吃不下去了,只能吃稀饭才吞的下去,到一个月前稀饭也吃不下去了,只能喝牛奶、米汤、水等流食,最近连水都吞不下去,那基本可能就是患食管癌了。原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越长越大把食管官腔慢慢给堵住了。

如果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那基本都属于中晚期的食管癌了,也就是说失去了胃镜下治疗的机会,如果进一步检查没转移的话可以手术治疗,转移的话只能靠化疗或者靶向治疗。

还有需要提醒大家一点就是,有部分人可能也有胸痛、胸骨后不适感、烧灼感、针刺或者牵拉感等症状,不要过度担心,过度焦虑怀疑自己是不是食管长东西了,其实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鳞状上皮增生、心绞痛、神经官能症、癔球症等也会出现上述那些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存在通过好好保养都没有好转的话,就建议去做个胃镜,做之前提醒一下胃镜医生让他好好帮忙看看你的食管。

胃镜做了如果没看到食管有长东西,如果连发红发白的食管粘膜都没看到,那基本99%可以排除食管癌了。

浏览往期内容|回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yzyy/1069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