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有3个生理狭窄,第一个生理狭窄在环状软骨下缘(第6—7颈椎之间水平),为食管的人口处,内径仅1.5cm,是三个生理狭窄中最狭窄处。
第二个生理狭窄由主动脉弓及左支气管横跨压迫所致(约第4到第5胸椎水平),内镜下从门齿到第二个生理狭窄处约23cm。
第三个生理狭窄为食管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受膈肌脚压迫形成(约第10胸椎水平),从门齿到此约40cm。
生理狭窄不仅是异物嵌顿、憩室的好发部位,也是狭窄、肿瘤的多发部位。
正常食管蠕动
1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变多发生在食管下段,早期食管粘膜发红,充血、水肿、糜烂,呈点状或条状,齿状线模糊,血管网不清晰,有时伴伪膜状渗出物.随着损害加副,食管下段粘膜充血,水肿或靡烂加重,并有不同程度的融合,甚至可达食臂管腔全周,有时可形成溃疡或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随着炎症的好转、溃疡的愈合,可出现疤痕,狭窄、或演变为Barrett食管而成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
充血水肿(左)与条状糜烂(右)
食管下段溃疡伴活动性出血
食管下段为溃疡愈合后形成的瘢痕
2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3
念珠菌性食管炎
念珠菌性食管炎属霉菌性食管炎,并非罕见,多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白色念珠菌为正常人体皮肤及粘膜上的寄生菌,可存在于皮肤及消化道、呼吸道等处,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但若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免疫机能减退时即可致病,故念珠菌性食管炎多见于体弱、糖尿病、肿瘤等患者中。
内镜是诊断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最佳方祛,病变主要在食管中、下段,食管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并有特征性的白色伪膜形成,白色伪膜稍高于粘膜,或为点状、或为不规则片状,多呈散发性分布,且难以被水冲掉,若将伪膜擦掉,基底上可见糜烂、出血或浅溃疡等。
"阅读原文"看“邹多武教授: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CCMTV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