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真菌感染可能是好多免疫力低下的肿瘤患者的噩梦,它也能算感染界的小强。破坏力大、难缠是它的重要标签,本文收集常见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真菌结构、用药等知识,供大家参考。
肺部真菌感染在呼吸科比较常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真菌孢子等被吸入人体肺部而致病称为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体内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经淋巴或血液到肺部而致病,称为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那么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是什么呢?
一、真菌感染的症状。
1.隐匿性感染
多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可自愈。
2.流感样症状
多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流涕、关节痛、肌痛等。
3.肺部表现
(1)肺炎或支气管炎:最常见,与一般细菌性肺炎难以鉴别。可有发热、咳嗽、咳白色黏稠痰或脓痰、咳血、胸闷、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可伴有少至中量胸腔积液。
(2)肺结核样表现:组织胞浆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的临床表现有时酷似肺结核,可有干咳、咯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及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3)肺脓肿和脓胸:常急性起病,可有寒战、高热(多呈弛张热)、咳嗽、咯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臭味明显,咯血多为痰中带血。
(4)肿瘤样表现:如肺隐球菌瘤、组织胞浆菌瘤、球孢子菌瘤等,酷似周围型肺癌。皮炎芽生菌病、曲霉感染等可破坏肋骨与椎骨,似转移癌之骨质破坏。
(5)肺栓塞和肺梗死:如嗜血管性的毛霉,易侵犯血管,诱发肺部感染时常导致肺栓塞甚至肺梗塞,症状类似肺血栓栓塞症。
(6)其他:可引起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或类似结节病表现。
二、真菌的结构及用药机理。
真菌细胞结构图1:真菌细胞结构
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有核孔复合物,胞浆中有细胞骨架微丝及各种细胞器
1.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物质为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晶状物质,如α-葡聚糖、几丁质、β-(1,3)葡聚糖联合的N-乙酰糖胺聚合物。其它如甘露聚糖等。
(几丁质:真菌荧光染色的主要成分;甘露聚糖-GM实验主要用于曲霉的血清学检测)
2.细胞膜
包括磷脂、麦角固醇、葡聚糖合成酶等
主要系统性抗真菌药物1.麦角固醇的合成
唑类和多烯类抗真菌药物通过影响麦角固醇起到抗真菌作用。(麦角固醇的合成见图2)
图2:麦角固醇的合成及抗真菌药物作用
2.唑类作用机制
麦角固醇是很多真菌的细胞膜甾醇的主要成分。通过抑制14α-固醇去甲基酶(羊毛甾醇去甲基酶),这是一种真菌细胞色素P(cytochromeP,CYP)依赖酶,唑类药物使细胞膜的麦角固醇不能正常合成,损伤真菌细胞膜,导致真菌死亡。
图3唑类药物化学式
14α-去甲基酶位点与唑类药物的结构主要影响了药物与靶酶的亲和性,对一些真菌种类,唑类可产生交叉耐药。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延长的非极性侧链加强了与14α-去甲基酶的结合,所以抗菌谱也更宽。伏立康唑是氟康唑的衍生物,但其结构上有一个α-0-methylgroup,所以可以抗曲霉和其他丝状真菌。
三唑类药物耐药主要由于14α-去甲基酶上与唑类结合位点的改变(azolebindingpocketof14α-demethylase),氟康唑耐药与MDR1外排泵的过表达外有关,外排泵CDR1及CDR2可使唑类交叉耐药。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的天然耐药与药物和14α-去甲基酶的结合受损有关,而新的唑类加强了这种结合。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通常是外排泵过表达的结果,因此,经常产生唑类的交叉耐药。
3.特比萘芬作用机制:
与唑类相似,特比萘芬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来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特比萘芬主要分布在皮肤和甲床中,而血药浓度相对较低,一般用于甲癣和皮肤真菌病。
4.两性霉素B作用机制:
AMB直接和麦角固醇结合形成复合体,并形成孔道,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两性霉素B对麦角固醇丰富的细胞膜以及胆固醇丰富的细胞膜(哺乳动物及人)均有影响,所以可造成毒副作用,比如在肾脏富集,造成肾损伤。两性霉素B也可以使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输注过程的发热,寒颤。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制剂可减少肾脏分布,毒副作用减轻。AMB临床耐药罕见,固醇类的替代以及产生中和酶来耐受氧损伤是AMB天然耐药及获得性耐药的主要机制。
5.棘白菌素作用机制:
棘白菌素作用于真菌细胞壁,通过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来抑制细胞壁主要结构之一的β-(1,3)-d-葡聚糖的合成发挥作用。细胞壁中β-1,3-d-葡聚糖合成过程及酶的表达主要决定了棘白菌素的抗真菌谱。棘白菌素对念珠菌属及曲霉菌属有较好活性。耐药罕见,「热点」地带FKS1及FKS2突变导致的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主要催化亚基改变可导致棘白菌素作用降低,MICs升高以及治疗失败。
6.氟胞嘧啶:
氟胞嘧啶经胞嘧啶透酶进入真菌细胞,经胞嘧啶脱氨酶代谢为氟尿嘧啶,代替尿嘧啶导致真菌RNA的错误编码。然而,肠道菌群也可以把5-氟胞嘧啶转变为5-氟尿嘧啶,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而胞嘧啶透酶、胞嘧啶脱氨酶突变容易发生,所以氟胞嘧啶一般仅用于联合治疗。
图4.系统性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
药物的抗真菌活性比较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三.抗真菌药及抗菌谱
多烯类:
两性霉素B及含脂制剂
制霉菌素
吡咯类:
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
酮康唑
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
棘白菌素类:
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
嘧啶类:
氟胞嘧啶
两性霉素B:广谱,少数菌无效(皮肤毛发癣菌、赛多孢子菌、镰刀霉、土曲霉)
制霉菌素:广谱,不可治疗深部真菌病
氟康唑:广谱,霉菌无效
伏立康唑:广谱
伊曲康唑:广谱
泊沙康唑:广谱
卡泊芬净:广谱,隐球菌无效,少数菌无效(根霉菌、镰刀霉、丝孢酵母)
米卡芬净:广谱,隐球菌无效,少数菌无效(毛霉菌、镰刀霉)
氟胞嘧啶:窄谱,念珠菌、隐球菌有效,曲霉无效,多数菌无效
三.抗真菌药临床应用要点
1.两性霉素B
由于高毒性不用于非侵袭性真菌病,如口腔、食管、阴道真菌感染
不良反应:低钾、高热寒战、心律失常、肝肾毒性、静脉炎
每周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肾衰者每日监测
水化,缓慢静滴,辅以解热药、抗组胺药、止吐药、哌替啶(改善寒战)
>1mg/kg时或肾衰患者需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可用于孕妇
2.制霉菌素
口服不吸收药物,可用于消化道、阴道、皮肤黏膜
孕妇不可用
3.氟康唑
预防及治疗外周及侵袭性真菌病
eGFR<50时剂量减半
药物相互作用少见
吡咯类药物均孕妇禁用
4.伏立康唑
肾衰者口服,不用静脉制剂
需监测肝肾功能
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可逆性视觉异常、光敏性皮疹
不与麦角新碱、特非那定、阿司咪唑、西沙比利、奎尼丁合用(增加这些药血药浓度),引起长QT间期综合征;不与利福平、卡马西平、巴比妥合用(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5.伊曲康唑
胶囊需酸性环境,与酸性饮料/食物同服;口服溶液空腹服用,抑酸者选用
肝内代谢,肝功能不全者慎用;肾衰者口服剂量不需调整
6.泊沙康唑
预防侵袭性真菌病,治疗口腔念珠菌病
mgqid,尽量与脂类同服
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需调整剂量
需监测肝功能、电解质
7.卡泊芬净
念珠菌病、粒缺发热的初始治疗、侵袭性曲霉病的挽救治疗
重度肝功能不全需调整剂量,肾衰者不需调整剂量
孕妇不可用
8.米卡芬净
治疗念珠菌食管炎、侵袭性念珠菌病,预防骨髓移植者念珠菌感染
9.氟胞嘧啶
易耐药,常与两性霉素B合用
需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
肾衰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需减量
孕妇不可用
四.真菌检测
1.G试验:除隐球菌、接合菌(毛霉菌、根霉菌)以外的真菌
2.GM试验:曲霉菌
3.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隐球菌
五.诊断分级
1.确诊:无菌部位穿刺/活检见真菌,或无菌标本培养阳性,或脑脊液见隐球菌/抗原阳性
2.临床诊断: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微生物学证据
3.拟诊:高危因素+临床表现
六.治疗策略
1.预防用药:
氟康唑(曲霉菌无效)、泊沙康唑(广谱)、卡泊芬净(隐球菌无效)
2.经验用药:
肺曲霉病:
口服或静脉用伏立康唑,好转后口服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
无效补救用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脂质体、泊沙康唑
最短疗程6~12周,前提是影像学吸收、曲霉清除、免疫恢复
肺隐球菌病:
氟康唑或伊曲康唑6~12个月
伴播散性、脑膜炎、重症肺炎,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2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6~10周
无效补救用伏立康唑、泊沙康唑
肺念珠菌病:各种药物皆可
肺孢子菌病:
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二线药物单用阿托伐醌,伯氨喹+克林霉素
接合菌、组织细胞质菌:两性霉素B
孢子丝菌、芽生菌、球孢子菌:伊曲康唑
拟青霉菌、镰刀霉、足分支霉、暗色丝孢霉:伏立康唑
罕见、新发:两性霉素B
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组织的力量才强大,欢迎小伙伴们加入本运营小组,为广大宝宝们谋求福音,请联系蜕变()。
如有疑问或者想索取部分原始资料,甚至探讨病情者,可以加我号。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