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构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粮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它将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紧密结合,体现了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特点,凸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时间系统的社会工程,既要依托中国国情,又要掌控发展趋势,同时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政府运行体制。要顺利构建,先要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四个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转变:1是政府公共支出从经济建设服务型逐步向社会服务型过渡,优先用于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系统建设等社会公共领域;2是改变公共财政增长偏向大型基本建设的公共服务增长模式,建立以基础科教为主导,统筹转移支付的公共财政模式;3是改变公共服务的城乡、地区不平等现象,以保护弱势群体为重点,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为关键,建立广覆盖、统筹效力与公平的公共服务消费模式;4是建立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社会组织共同承当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白癜风可以治疗吗建立政府、社会、个人与义务相平衡的,由公助、互助、自助构成的公共服务保障络。在以上转变基础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走出目前投入单一、信任和志愿缺失、量度不容易、渠道缺少、监督困难等窘境,转变旧有模式。第一,转变行政服务理念,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实现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小文化”到“大文化”、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第二,强调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主体意识,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工作目标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第三,推动多主体服务机制的建立,增进社会气力多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增进公共文化产品最大效益化。第四,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系统化建设。对服务机制、设施、机构、内容、队伍,对公益性文化单位的种类数量、功能结构、体系布局进行兼顾计划,充分研究市场经济下公共文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尽量的多层次、广覆盖。第五,要适度水平,体现公平,重视整合后的社会效益。在体系建设中充分斟酌文化享有的普适性,不能太滞后,也不能太超前。重视社会特殊群体、弱势群体享受文化成果的基础、条件、渠道、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