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5招,打好秋季保胃战

时间:2019-2-12 16:21:59 来源:食管炎

国庆长假后,医院消化科患者“暴增”,这些患者年龄大多在30~45岁左右,不少人都因假期里毫无节制地吃喝导致消化系统“生病”了。俗话说:“30岁前胃养人,30岁后人养胃”。意思是说人小时候不管吃什么一般都不会有问题,恢复能力强,但30岁后体质已经定型,此时如不好好养胃,各种小毛病自然会找上门来,尤其是秋季胃病多发,人们的养生重点不能只放在防秋燥上,养胃也是关键。

两大原因导致秋季胃病高发

该科主任中医师徐艺表示,秋天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易使胃病复发。

原因一:天气

天气转凉,很多人胃口大开,而一下子猛增的食量使胃部不适应,易产生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不适,严重的还会加剧胰腺、肝脏分泌胰液和胆汁,产生急性胰腺炎、胆囊穿孔和肝脏负担加重的问题。加之秋季是寒暑交替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气温冷暖多变,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如防寒保暖失当,很容易导致新病徒生或旧病复发,尤以慢性胃炎、食管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肠病等疾病最为常见。

原因二:饮食

俗话说:“十人有九胃”。意指胃病很常见。这其中的人或五味偏嗜、或暴饮暴食、或嗜酒无度、或服用中西药物不当,导致胃气损伤。天气转凉后,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润养,而不结合体质,这也是极大的养生误区。

秋季如何养胃最宜人?

1.饮食规律,纠正不良习惯

一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用餐时便会为消化食物做好准备,这样才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

2.吃“果”不吃“瓜”

民间有句俗语叫“秋瓜坏肚”,瓜类多属阴寒性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因此要适可而止。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梨可润肺,能够消痰止咳;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可止泻;龙眼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等作用,对夜间失眠的老人尤为适宜。需要提醒的是,必须根据体质调整饮食结构,如素体阳虚患者,不宜多食寒凉性质的蔬果,四时皆应温阳脾胃,“辨证论养”是关键。

3.饮食方式要温和

宜软、温、暖、素、鲜,谨防食物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烹调宜用蒸、煮、熬、烩,少吃坚硬、粗糙的食物。进食时不急不躁,使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后慢慢咽下,这样有利于消化和病后的修复。

4.做好保暖措施

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秋季天气渐凉,胃部受凉后会使其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胃部不适者可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5.注意作息调整

秋季人体阳气开始潜藏,应由夏季晚睡早起逐步过渡到早睡晚起的节奏,保证良好的睡眠,对消化系统功能正常功能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功能性胃肠疾患的患者,注意休息及情绪放松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徐艺提醒,胃若有不适,要及早处理。“冰冻三尺,非一日寒。”胃病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注意保健、及早就医才是打好“保胃战”的关键。

分享——分享文章

点击此页面右上角按钮,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分享到腾讯微博”……

订阅——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sgycs/987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