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07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时间:2016-8-30 16:36:40 来源:食管炎

病例讨论07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病例简介

入院病情摘要

患者男性,46岁,因“中断反酸、烧心伴进食梗咽感1年”于门诊救治。既往慢性湿疹病史30年余。

门诊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可见1纵行糜烂(图1),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LA-B),予埃索美拉唑20mg,bid医治8周,上述症状减缓不明显。重新阅片,发现食管可疑收缩环(图2),遂复查胃镜,于食管中下段见食管收缩环及线样裂隙,黏膜可见少量白斑(图3和图4),取组织2块送病理,病理提示:鳞状上皮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5和图6),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

医治

限制牛奶、大豆、小麦、鸡蛋、坚果、海鲜类等容易引发过敏的食品,口服泼尼松30mg/d,逐步减量至5mg/d保持,疗程3个月。

3个月后患者反酸、烧心症状消失,未再出现进食梗咽。

复查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光滑,蠕动正常(图7)。

专家点评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是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管黏膜产生的炎性病变,与过敏因素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小于50岁的成年人更常见。男性发病率更高,男女病发比例约为3~4:1。

成人EoE的常见临床表现是吞咽困难,60%~%的EoE患者都有吞咽困难及食品嵌塞,部份患者有胸痛、反酸、烧心等症状,典型的内镜下表现可见食管环、线样裂隙和白斑或白色渗出物。食管狭窄是EoE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的结果,某些病例表现为食管弥漫性狭窄,通过食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而在内镜下很难发现。某些病例中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开裂,即Crêpe纸样黏膜。绝大部分的EoE有上述特点性的内镜表现,但在7%~10%的EoE中食管内镜检查可呈正常,出现这类状态时,若未进行活检,可能漏诊EoE。

诊断EoE的必要标准有3项:①食管功能紊乱相干的症状;②食管黏膜活检标本每高倍视野最少出现15个嗜酸性粒细胞;③排除其他一些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已知缘由[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反应性食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内的多种缘由]。为了满足最后一个标准,在确诊EoE之前患者必须先进行PPI医治,PPI医治无效才能诊断。

EoE的一线医治方案是限制容易引发过敏的饮食及糖皮质激素的医治,口服糖皮质激素能够迅速减缓症状,但在激素减量或停药时,EoE容易复发,国外指南推荐局部糖皮质激素医治,如氟替卡松吸入剂型或布地奈德混悬液医治效果肯定,但目前国内罕有该剂型。另外,出现食管狭窄或窄性食管症状时,还可给予内镜下扩大医治。

作者:医院消化内科余英肖鲁瑶张杰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庐山经典旅游行程推荐
靶位体液疗法治愈胸椎结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sgycs/83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