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受到过敏困扰,过敏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多数人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还有人对食物过敏。治疗时用抗敏药就有效果,不用药,症状就控制的不理想。但有些患者连续吃药又担心伤肝伤肾,所以经常吃吃停停,不知道如何科学地应对过敏,影响疗效同时还会导致不必要的痛苦。
抗过敏药也称为抗组胺药,是过敏性疾病的第一用药选择,根据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引起嗜睡作用的不同,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抗敏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盐酸赛庚啶、酮替芬等,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高空作业和驾驶员需禁用或慎用;部分药物还有抗胆碱作用,止痒作用较强导致黏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也需慎用。
第二代抗敏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等,由于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不产生嗜睡或仅有轻微的困倦作用,同时抗胆碱能作用较小,药物吸收快,作用时间较长,一般每天服用一次即可。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但一代抗过敏药因为有其独特的抗过敏作用并未退出应用。抗过敏药的副作用其实很小,主要的副作用是嗜睡和抗胆碱能作用,对肝肾也基本没有什么伤害。虽然说二代抗组胺药嗜睡等副作用已经明显好于一代抗组胺药,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嗜睡等副作用。盐酸西替利嗪有些患者服用后会觉得困,但抗过敏作用还是比较好,如果服用后觉得困则不要驾驶交通工具。氯雷他定也会有部分患者觉得略困一些,但比盐酸西替利嗪的嗜睡程度要明显轻一些。无论一代还是二代抗过敏药,只要停药嗜睡很快就可消退。
不同种类的抗过敏药物都有其自身的作用机制和抗过敏特性,各种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侧重点不一样。对于急性荨麻疹就应选择起效时间快的抗过敏药物;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则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比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等。而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即联合用药。用药时应注意所选药物应各属于不同的类别: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过敏性疾病治疗需要连续服用抗过敏药,常见的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赛庚啶等可以连续吃1~2月,服用后感觉不适随时停药即可。任何一种抗过敏药都存在耐药性,有些患者可能仅仅服药1个月,就出现了极强的耐药性,此时就需要换另外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
点击“阅读全文”,直接订阅最新《医药养生保健报》
北京哪个专家治疗白癜风好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