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
不睡懒觉?
佛珠?
高枕无“酸”?
关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因和机制等,缪医生已经作过解读,请参阅缪晓辉论健——《缪医生解读:“烧心”的胃食管反流病》。
“烧心”症状不是GERD独家专利,但GERD患者大多有烧心的表现。
临床诊断GERD其实并不困难,经验丰富的消化科医生或普通外科医生,通过问诊就能基本定论。但是为了治疗的需要,或者为了排除一些症状上相似而实际上可能是更严重的疾病时,仍需要做检查。比如食管pH值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阻抗值测定等。以上检查对于判断GERD的病情严重程度很有帮助。胃镜检查可以了解食管内腔的情况,包括食管黏膜炎症程度、狭窄的程度,以及是否有恶变;还能了解是否患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有趣的是:目前诊断是否有胃食管裂孔疝的最佳和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古老的食管和胃部的钡餐透视或拍片。年纪稍大的伙伴们还有印象吧?钡餐检查,就是让患者“吃”进去白白的、稠稠的钡“餐”,然后人上身处于较低位置,通过X光机器,就能发现胃底是不是“移位”到了膈顶上方的胸腔,若是,则基本可以诊断胃食管裂孔疝。
GERD若经久不治,对食管粘膜会反复灼伤,还会引起“Barrett食管”,这种食管的黏膜细胞从原先的扁平状,变成了柱状,医学上把这种转换了的细胞视为癌前病变,需要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诊断明确了,怎么治疗?粗略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干预措施:即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一、生活与行为方式干预
请读者诸君注意:人类的大多数疾病与生活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同样地,治疗这类疾病时,其基础就是要对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进行干预。
GERD,与人类的“任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第一,戒酒。酒精伤肝伤胃伤脑伤朋友伤家人,还伤食管,务必请谨记于心。醉酒后吐得血淋淋的,那可是食管反复被巨大的压力撕拉破裂所致,医学上叫Mallory-Weiss综合征,中文称“食管撕裂综合征”,这听起来都觉得可怕,看起来更不忍睹。酒病并成久病,戒酒啊,兄弟们,刻不容缓!
第二,管住嘴,迈开腿。这是老生常谈,六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过度肥胖是GERD重要病因,此因不除,该病难治。同时顺便提醒您,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也是与超重和肥胖随影随行的。GERD病人管住嘴的意义还不仅仅限于控制体重呢!心理或非心理因素养成的暴饮暴食的习惯是引发或加重GERD的原因之一。狼吞虎咽,后果很严重,请务必改掉这个不良习惯。
第三,睡觉时抬高您的头颈部。这不一定很舒适,但的确有效,慢慢地垫高就会适应。其原理一点也不复杂:一方面胃的位置下移了,另一方面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胃内的食物或液体“反逆”难度增大,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高枕无忧”!btw,不幸患了GERD,您可能要改掉睡懒觉的习惯,因为立位时,一般不太容易出现反流。
第四,尽可能不“享受”低矮或下沉的沙发。大量的临床事实表明,患有GERD的人恐惧沙发,坐到硬座上会更舒服。趁火车走远途选硬座,还可省钱。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胃内的酸度。所以,几乎所有用来治疗溃疡病的药物都适用于GERD,最常用的有两类:
第一类是组织胺2受体拮抗剂,比如大家熟知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这类药物过去和现在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也可以作为GERD的治疗药物。
第二类是质子泵抑制剂,英文字母为PPI,有必要记住这三个字母,很多人在吃,或将来某一天会服用。这类药物抑制胃酸的能力很强,更新换代得也很快,药物品种繁多,究竟选择哪个药物,得从药物抑制胃酸的能力、长期用药的安全性、长期用药的效果和药物的可及性及价格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全球临床专家指南认为,PPI是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用药方面也有些诀窍。比如,如果单剂PPI治疗无效,则可以尝试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试换用另一种PPI;一个疗程至少要8周;如果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且食管炎很重,PPI剂量通常要加倍。
既然食管有炎症了,那么是否要抗炎?不抗!因为这种炎症是不可以通过抗炎药来消除的;黏膜保护剂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肯定;过去曾建议病人用增强胃蠕动能力的药物,后来的研究表明,其效果远远不如PPI疗法。
前面说过,GERD可能与抑郁症有关,因此,对于有严重抑郁症状的人,使用抗抑郁药物是必要的,但须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甚至有必要就此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MDT)。MDT,神奇极了,以后再与您分享。
三、手术治疗
遗憾的是,有少数人经过上述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之后仍然无效,而且症状逐渐加重,甚至预测有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针对这种情况,早就有了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即手术治疗。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展的手术叫“胃底折叠术”,后来经过了多次改良,该手术治疗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手术方法是把胃底的一部分“裹”在食管的最下端,从而加强了食管下端的力量,使得疲沓的括约肌不再松弛。就这么简单!这个手术的简单之处还在于,它是在腹腔镜下完成的。然而,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只有少数医生会做。据知,医院“胃食管反流病专病治疗中心”、医院“胃食管返流病治疗研究中心”,医院仇明教授团队领衔的“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诊治中心”开展这个手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四、新疗法
最近有人发明了一种神奇的钛磁珠食管外环套技术。用可伸缩的钛合金链把十几个磁珠链接在一起,并可以“扣起来”成圆环。这种环的模样与“中年油腻”的手环颇有点相似,只是直径小得多。外科医生同样是通过腹腔镜把这个钛磁珠环套在膈面下胃底上方的食管外围。有了这个伸缩自如的环,病人吞咽食物时,套环会因为外撑力而张开,食物顺利通过;吞咽动作结束或不进食时时,套环则靠磁珠的磁性引力自动缩紧。这就等于在食管外围形成了一道人工括约肌,起到了阻止反流的作用。叹为观止啊!不过,该技术还没有在中国广泛应用,也没有得到外科医生的普遍认可。有待观其后效。
胃食管反流病是个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不难,治疗也不难,难治疗的情况只发生在极少数人。有患病“潜质”的人,要坚决“改邪归正”;已病之人,要积极接受治疗,更要注意消除不良生活与行为方式。
Dr.M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