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流性食管炎
病案:
患者,男性,58岁,近1个月来感胃脘胀满不适,伴有嗳气,胸骨后有烧心感,有口苦及酸味感,有时会无饥饿感,大便每日1次,尚成型,易粘马桶,小便可,情绪尚可,睡眠可,舌苔后半部稍黄但腻,脉弦紧有力。既往有烟酒史。患者拒绝胃镜检查。
提问:如何用中医医理解释该病?如何遣方用药?
分析:昨日在《失眠》一文中简略的解释了一下水火圈是如何循环的,而中医界有两大枢机循环,还有一个就是金木圈,今日就谈一谈金木圈是怎么一回事。
所谓金木圈,在人体五行学说上,即肺为金,肝为木,金木循环是阳气的升降出入的一种抽象表述。有句话是说,左肝右肺,肝升肺降。肝主条达,肝木的升腾是主动型的,而肺金的肃降是被动型的。自然界万物大多春季初生,阳气从泥土阴浊处上升,从种子到嫩芽,是从阴出阳;至秋日秋风一扫,叶落而归根,即叶片所含阳气敛降入土,由阳入阴,完成阳气的循环,也是金木的循环。期间阳气的升腾,靠的是木性的条达,是主动的升发,阳气的敛降,靠的金风的肃降,这是一种被动的降,因势而为。从人体三焦看,肺处上焦,肝处下焦(有观点认为处中焦),从下往上,需用力顶,从下往上,可顺势差而下。主动型的容易被感知,而被动型的不易被感知。
脾胃中土为饮食水谷转化为气血之地,也就是阳气生产场所,是一种无属性的阳气,通过肝升肺降的作用传输至五脏六腑,被摄取后转化为带各自脏腑属性的阳气。脾胃正常运化,需要肝木阳气的疏泄,类似于要想在土地上种菜,先要开垦下泥土,肝之阳气就是这种开垦作用。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肝脏可以分泌几百种消化酶。
上题,患者胃脘处胀满不适,提示1.脾胃虚弱,无法运化水谷,水谷不下,长期停留在胃则胀满;2.肝木无法疏泄脾胃,导致脾胃运化水谷能力下降,久而久之,水谷不下。脾胃虚弱,无外乎吃生冷辛辣食物,饮食无定时等。肝木疏泄异常,无外乎,酒气伤肝及恼怒伤肝。
《伤寒论》有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患者口苦,病在肝胆,肝之阳气郁结,日久化火,横逆克胃,因肝气是往上顶的,致嗳气泛酸,合并胸骨后烧灼感。胃气以降为顺(是由肺金的肃降之性辅助,因是被动型的,一般不提肺金在辅助胃气下降的说法),气从肛门排出为顺,嗳气则为逆,气不上不下则为胀和满。肝之阳气太旺盛,往上顶的力量明显大于肺的肃降能力,故嗳气不舒,所以有些病人即使有放屁,还是嗳气、胀满不舒,因为金木圈的平衡已被破坏。所以病机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肺的肃降能力是被动型的,因势而下,所以治疗上,减弱肝气的升腾之力即可,无需治肺。
自拟一方:柴胡10,炒白芍10,川楝子10,党参10,炒白术15,茯苓15,旋复花10,代赭石20,姜半夏10,川朴10,炒枳壳15,黄连4,吴茱萸3,焦栀子15,炙甘草6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