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三高和两多

时间:2018-1-21 20:16:40 来源:食管炎

所谓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炎症,也称消化性食管炎。今天,不用说业内人士,就连普通老百姓对反流性食管炎也都不陌生了,多少都能够说上几分。那是因为最近十来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早些年的稀罕病,今天已经坐上了食管病的“头把交椅”。

一个庞大的老年群体,肯定避不开十分常见的疾病。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有诸多变化,因而在疾病的发病、症状、预后等各方面,出现许多特点,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特点概括起来有“三高”和“两多”。

一高:发病率高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不但比成年人高,而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明确地说,高龄就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在防止胃食管反流诸因素中,食管下括约肌所维持的张力是最重要的生理屏障。随着年龄增加,食管括约肌出现了生理性退行性变化,支配括约肌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和受体数目都有所减少,因而导致正常的屏障功能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年老,食管肌肉纤维变小、萎缩,肌力减弱,食管通过蠕动来清除反流酸的能力因而下降。

二高:食管黏膜糜烂发生率高胃—食管反流可以引起食管黏膜糜烂,称为糜烂性食管炎。老年人食管黏膜变薄,腺体数目减少,黏膜血管扭曲,血管壁增厚,血流量降低,这些改变不但使老年人食管黏膜抗酸能力减弱,而且使其修复损伤的能力也降低,一旦出现糜烂,久久不易痊愈。统计资料显示,老年人,尤其是男性患者糜烂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成年患者。

三高:非典型与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我们不妨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多少,将中青年与老年患者做个比较,从而一目了然:

中青年患者的症状以反酸、口苦、烧心、胸骨后不适或烧灼感为主。

老年患者的症状则以上腹部胀痛、嗳气、口苦、烧心、反酸、吞咽不适、咳嗽、胸闷常见。

比较还可看出,老年患者因为食管外症状,常去心内科与呼吸科就诊;而中青年患者多去耳鼻喉科看病,这种有趣的差别或与老年人对疾病反应性改变有关。

一多:“火上浇油”因素多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的药物种类因而也比较多,有统计报告,一般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至少用药3种以上。下面这些药物都是老年人经常用的:茶碱类药物、抗胆碱类药物、抗抑郁药、镇静安眠药、钙拮抗剂、硝酸酯类以及前列腺素类药物,而这些药物都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活血类和治疗跌打损伤类药物,更可直接损伤食管黏膜或抑制黏膜修复功能。同时使用了这些药物,不但促使或加重胃食管反流,而且常常使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变得复杂起来。

二多:伴发胃与食管其他疾病多包括食管裂孔疝、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巴雷特食管、胃癌等,都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这“二多”也会促使或加重反流,常常使老年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复杂起来。

了解“三高”和“两多”的特点并非理论空谈,它能提醒患者和医生注意: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并非一般食管炎+老年人,有它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老年朋友自己与接诊的医生在诊断与治疗时都值得注意。

对于某些带“老字号”的顽症,如老慢支、老哮喘、老咽炎、老中耳炎甚至老心绞痛等,在治疗效果不佳时,不妨“另辟蹊径”,到消化专科去,查一查“老”字背后有没有反流性食管炎这只“黑手”,这样做也许会带您走出“死胡同”。

针对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黏膜损害比较多见,在治疗上除了抓紧抑制酸分泌这一重要环节外,同时使用黏膜保护和强化剂,促进损伤的修复与增强其抵抗力,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了。

因为食管黏膜修复能力差,治疗疗程自然应当适当长一些,不要症状一消失就匆匆了事,当然也要注意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朋友不要忘记,您正在服用的药物中,可能有某些会干扰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也许正是这些药物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不够理想,或者症状莫名其妙加重不得其解。遇上这些情况,不妨带上您正在服用的药物去咨询一下医生或临床药师,他们会帮助您进行合理安排的。

作者:李增烈(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摘自《健康一点通》年第12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北京哪个地方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sgyby/827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