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癌等病并存,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感或灼痛、吞咽不利等。
本病属中医“胸痛”、“胃痛”范畴,中医治疗,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辩证分型肝气犯胃型
主要表现为泛酸、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胀满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吞咽不利,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当以疏肝理气为治,可选用逍遥散加减,药取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梅花、月季花、枳壳、佛手、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开水冲饮;四逆散,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饮;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肝胃郁热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势急迫,烦燥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当以泄热和胃为治,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药取丹皮、山栀子、黄连、黄芩、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栀子、郁金各10克,甘草、薄荷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左金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三九胃泰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2次口服。
瘀血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舌质紫暗,脉涩。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药取桃仁、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元胡、蒲黄、枳壳各10克,红花、甘草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元胡止痛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脾胃虚寒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甚者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当以温中健脾为治,可选用理中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法夏、黄芪各10克,炙甘草、干姜、小茴香、丁香、吴茱萸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暖胃舒乐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小建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饮;黄芪精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
脾胃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及胃脘部烧灼不适,疼痛隐隐,口干咽燥,或口渴,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多弦细。当以养阴益胃为治,可选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药取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桑叶、扁豆、黄精、石斛、天冬、郁金各10克,甘草、竹叶各5克。中成药可选用参麦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生脉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养胃舒颗粒,每次1~2袋,每日2次口服,开水冲服。
患了反流性食管炎,平时应少吃或忌食高脂肪的饮食,戒烟、戒酒,尤其不饮烈性酒。少吃柠檬汁、咖啡、巧克力、柑橘类水果、西红柿、胡椒粉等,还应避免餐后平卧和睡前进食。此外,也可采用以下食疗验方。
饮食疗法橄榄煲萝卜
橄榄g,萝卜g。橄榄及萝卜(切成小片)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煎汤。代茶饮。连用5-7天。
橄榄又名青果,能下气、生津、止渴、清肺、利咽、消食、开胃。萝卜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清热解毒。橄榄煲萝卜能清利咽喉,调整食管舒缩功能,消食开胃,疏通气机。临床观察,服后能减轻食管反流症状。
牛奶山药面粉糊
牛奶g,山药、面粉各30g。将山药切成丁状,加水、文火炖煮,至汤浓后再加入牛奶,调入面粉糊,煮沸。以上为1次量。日服1~2次,空腹服用,1个月为1疗程。
牛奶性味甘、平,补虚损、益肺胃、生津润肠。山药益肺、健脾、补肾。研究表明,山药能促进胃的功能,有助于消化食物。面粉,特别是大麦粉,含有尿囊素,能治疗胃部的炎症,促进胃功能康复。
炒萝卜缨
新鲜萝卜缨g,食油、盐适量。萝卜缨洗净、切断,放入热油锅内炒熟,加食盐少量调味,即可食用。
本方具有理气消食的功效。对于呃逆、暧气、饮食积滞、胸胁胀满不舒,以及胸骨后烧灼闷痛和咽喉部有异物感等均有疗效。
参芪猪肚汤
猪肚1具、黄芪g,党参g。将黄芪、党参洗净切片,猪肚洗净。参芪以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文火炖煮,熟后去掉药包即可。趁热食肚饮汤,分作4^6次食完,每日吃2次,连吃1周。
黄芪性味甘、温,为补气主药,能降低胃酸及胃分泌,保护胃黏膜。党参性味甘、平,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功效。猪肚养胃、补胃、治胃,与参芪配伍,借其补气扶正之力,对于胃及食管炎症、消化不良、烧灼痛者有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