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李志刚(左二)在为患者做手术来源/医院供图(下同)食管癌是中国第5大致死性肿瘤,中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食管癌发生在中国。同时,食管癌发病呈现一定区域聚集性及家族聚集性,长三角区域尤其是苏北地区是中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并呈现家族性特点。因此,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今年9月,医院联合长三角地区多家医学中心搭建“长江胸科食管数据库”,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长江胸科食管论坛—扬州站”上,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亚专科主任医院授牌,标志着5年前成立的长江胸科食管协作组又添一新的成员单位。医院于年牵头成立了“长江胸科食管协作组”,推进长三角地区食管癌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该协作组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多家成员单位。在此基础上,今年医院牵头发起,联合7家长江胸科食管协作组成员单位以及医院,建设了“长江胸科食管数据库”——针对中国人群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专病数据库。图说:医院授牌加入长江胸科食管协作组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中心环节。据介绍,该数据库每年覆盖长三角地区例食管癌手术病例,收集食管癌外科治疗患者的详细围术期以及长期随访生存资料。数据库收集的字段超过项,包含了患者入院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围术期康复情况以及长期随访肿瘤复发生存情况等。通过数据库的建立,不断增加长江中下游区域性食管癌外科全程治疗的基本信息和最新数据,反映长三角地区整体食管癌治疗状况。长江胸科食管数据库于今年9月1日正式启动。截至11月30日,经过成员组单位的共同努力,已经登记录入患者例,其中微创治疗比例达83.4%。高质量的数据库内容为临床实践规范提供指南,推动各地区食管癌诊疗水平同质化发展。李志刚解释,食管癌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尽管相关问题已经讨论多年,专家团队还在河南、河北等太行山脉附近区域做了很多流行病学调查,但是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特别确切的致病因素。“中国某些地区食管癌特别高发,与当地环境、饮食习惯等有关,而基因遗传也是明确的因素。许多人认为爱吃辣、吃得烫就容易得食管癌,其实并非如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李志刚说,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可达30%以上,我国则只有15%左右。因此早诊早治是提高食管癌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对食管癌高发区域性人群做早癌筛查,非常关键。他建议在苏北这样的食管癌高发区,应当3年做一次胃镜定期检查;45岁以上,有家族食管癌病史、长期饮用白酒或有吸烟习惯的高危人群,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新民晚报记者左妍通讯员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