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演艺圈又传来噩耗,被称为“金牌配角”的演员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
去年12月,廖启智确诊患上胃癌,他立即停止工作并住院治疗,可惜癌症治疗繁琐又反复,如今才查出病情3个多月就离世,实在令人唏嘘。
01胃癌重灾区
全球近一半胃癌都在中国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位的恶性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50~60岁居多。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全球新癌症负担数据,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占世界胃癌发病率的44%,死亡人数高达37万人,仅次于肺癌、肝癌,位于癌症疾病中第三位。
02为什么胃癌会伪装成“胃炎”?
很多患者对于胃癌早期症状都缺乏认识,经常有患者因为上腹疼痛、医院就医,最终就以胃炎、胃溃疡等病给予制酸药物治疗。
而如果是溃疡性胃癌,给予服用制酸剂后症状也可以缓解,所以患者就以为是治好了,也没有进一步寻找病因,从而造成病情耽误,一发现胃癌便是中晚期。
胃癌早期时,超过70%都没有什么表现。有相关症状也和胃炎很相似,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感,还可有食欲减退、嗳气、泛酸、恶心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所以很容易混淆。另外,虽然萎缩性胃炎不一定会演变成胃癌,但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就给了癌细胞发展的时间,增加癌变几率。
03胃炎到胃癌仅4步
这些症状要区分
步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谓浅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一般来说,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得到这个诊断。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胃病”!
事实上,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
也就是说,慢性浅表性胃炎距离胃癌还很远,所以无需惊慌。
但如果你同时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等胃癌危险因素,那么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步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年轻患者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年长患者则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主。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很难彻底恢复。时间长了,会慢慢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年龄增大、肌体衰老、器官萎缩是相平行的。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种病理改变可以同时存在。
好多患者认为,萎缩性胃炎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自然会有比较明显的不适症状。其实不然,萎缩性胃炎症状没有特异性。常见症状以隐痛、饱胀不适及消化不良为主,餐后较明显,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靠胃镜,不能以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
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第三步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
“肠上皮化生”往往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异型增生,也称为不典型增生,分为低级别异型增生和高级别异型增生。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的癌变概率为0~23%,高级别则为60%~85%。
第四步胃癌经过前三步的逐渐发展累积,慢慢的胃癌就来了。
05胃病向胃癌转变
有以下5个征兆
01疼痛性质改变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各自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这种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就应该要警惕癌变的发生。
02上腹出现肿块可留意腹部情况,如果能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否则随着包块的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导致不适感加剧。
03烧心泛酸烧心一般在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有烧灼感。胃里分泌胃酸,胃酸“跑”到食管后,会腐蚀食管黏膜,严重者可形成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狭窄,甚至癌变。
04体重骤降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短期内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05大便发黑某些食物、药物或便秘都可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是有迹可循的。如果是无法解释的黑便,表明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医院检查确诊。
06怎样预防胃癌?
很多人担心自己会“突然”得上癌症,实际上,胃癌不会突然发生,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演变而成的。因此,日常的防护才最重要。
1、养成公筷公匙习惯,避免交叉感染幽门螺旋菌
研究显示,如果能根除幽门螺旋菌,胃癌发生率可以降低25-30%。
因此,养成公筷公匙,不与人共享食物、分食食物,减少交叉感染幽门螺旋菌,是降低胃癌几率的最有效方法。
02、多吃蔬菜水果,减少红肉摄入
世界癌研究财团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新鲜蔬果具有抗癌效果,可降低胃癌和肺癌的患病率。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A、C、E,有助于预防癌症,常摄取的人比不常摄取的人患胃癌机率低48~70%。植物中含有植化素,进入人体后,可进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老化和防癌,其中萝卜、高丽菜、海带芽含量 。
减少红肉摄取,以高蛋白质、低卡路里的白肉鱼、鸡肉补充人体必须脂肪酸和蛋白质。部分研究显示,吃过多牛肉会增加胃癌风险,而食用新鲜的鱼类、鸡肉,则有助于降低胃癌风险。
03、避免摄取高盐食物、烟熏烧烤食物及加工肉品
高盐份、烟熏烧烤及含有 盐的腌制食物皆被证实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早将烟熏、加工肉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都列为一级致癌食品。
研究显示,经常食用高盐分的腌制渍品如咸鱼、肉干,或是使用过多酱油的料理以及烟熏食物,胃癌发生率会提高2倍。
日常建议清淡健康饮食,煮食以蒸、白灼、炆、煮、焗为主,避免煎、炸、烧烤、烟熏的食物。多用天然香草或香料作调味。以均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摄取加工食品以及过度烹调或调味的食品。
04、忌烟忌酒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抽烟、喝酒会导致患胃癌的机率大增。
吸烟已被证实与胃癌有显著相关性,吸烟者患胃癌的风险比从未吸烟者高出1.5-2.5倍。全球估计有11%的胃癌个案是由吸烟引起。
意大利学者在研究喝酒与癌症等疾病的关系30年后发现,即便每天只摄入25克的酒精,也会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
05、定期做胃癌早期筛检
目前医界普遍都认为,40岁以上的成人,尤其对胃癌高危险群的人,定期接受胃镜检查是 必要的,毕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不二法则。发现越早,治愈的机会也就越大。
这5类人
每年都要去做胃镜!
↓↓↓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炎、恶性贫血等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食用高盐、腌制以及霉变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