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我们的间隔年
这篇推送关于间隔年。
因为疫情和各自人生规划的不同,我和我的好多朋友同学都要经历一次间隔年,少则是从.7-.2,多则要从.7-.9,我们好像多了一段时间放下脚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规划和经历也因为这次暂停潜在地变得更丰富了,可其实对我来说,我只是变得更焦虑了。
所以在这篇推送里,我把我和我的朋友们关于间隔年的看法经验经历和种种碎碎念写下来,算是给前一个半年的总结,也算是给下一个半年的参考。
急于求成的哇呀咔
焦虑与反思
和那篇碎碎念不同,真要我用一个词总结我的间隔年,我会选择“焦虑”。
其实因为新冠疫情,我对所谓间隔年的感知变得迟钝了很多,基本上从毕业论文答辩结束之后,我就知道了我会有很长的一段空闲的时间,我也只是争取过好每一天,因为好像每天都有事情要忙,也就只是定了几个很宏伟的目标,根本没有认真规划自己的间隔年安排,就像《搜索》的最后一段,过好每一分每一秒,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可渐渐地我发现,这样过好每一天的愿景看似充实,实则让我变得更加焦虑。一直到十二月了再回头看看,我只能用苟延残喘形容我的前一半间隔年,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任务,还常常受沉没成本这一心魔的困扰,再加上和家人在生活习惯上的摩擦,对自己的不满意,以及惹人发毛的生活里的烦人小事,我的焦虑也愈发严重。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对时间和金钱的焦虑,很明显在这些问题上我总是吃相难看且后知后觉。
大四的末尾和间隔年的开始我几乎把我所有的时间和金钱都给了雅思,也是不假思索没有考量就报名了机构的雅思班,于是我就在一遍一遍的浅显的复习里机械反复味同嚼蜡的知识,还因为之前的不明智选择而不愿意继续投入成本。
我的性格弱点在这一段时间无限放大,无法深入又难以自拔,焦虑和纠结也逐渐萌芽。
其实我现在也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这种感觉直到我考完pte才有所缓解,但更多的不是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而是填坑完毕带来的疲惫感和事后诸葛的悔恨以及对自己的讨厌,说白了,是抠抠嗖嗖过不了自己心里这道坎儿。
现在我也只能说一句吃一堑长一智来提醒自己,以后要做好预期和多问问题。
另一个焦虑来源是重新和父母一起生活的不适和违和。大学四年都是回家似客,我十指不沾阳春水,和父母的关系也亲密得很其乐融融;这一次回家,因为要出国,我也有意识地更加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学做饭做家务,在家庭决策上也尝试着发表意见,然后就第一次感受到人生里茶米油盐鸡毛蒜皮的泰山压顶之势,再加上生活习惯和琐碎带来的父母唠叨和自己作妖儿,逐渐变得身心俱疲了。
最典型的例子:父母工作很辛苦,但是爸爸每天回家要做饭,妈妈回来眼里也有活儿,这儿脏了那儿该擦了,勤劳能干顾家的山东女人便闲不住了,可明明白天他们都那么辛苦了啊。而我只是在观念上觉得没必要那么累,也可能是男生都不爱干净(误),主观上并不想这样勤劳,但也发自内心的很愿意在爸爸妈妈的提醒下尽可能多地帮忙,结果又在沟通过程中有所分歧,多费口舌,也就确实身心俱疲了。
不过最近好很多了,在家务事上的争吵确实变少了,可能是因为吵架冲突带来的不仅是崩溃和眼泪,还有不破不立。
其实换位思考,不过是我又懒又不爱干净又不愿做家务罢了。
要改。
最后的焦虑关于我自己,我生活中让人抓狂的小细节,比如:做饭做糊了,骑车摔跤了,午睡起晚了,中投不准了,无线不好了,电视卡机。
在最近的一段日子里,我愈发清晰地认知到我对于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小事的要求是那样严格苛刻:无线网嘛,我不求你多快,只要你不卡就好,可你偏偏卡上二十分钟,开机关机都不好用,后来又莫名其妙自己好了,好像没事儿人一样,只留下一个抓狂到偏执的我,在反复横跳中变得易燃易怒。
这种感觉在我从武汉回来之后变得愈发明显,一些稍微不如意的小事儿就能让我丧下脸,对话里的不耐烦也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虽然还是有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学会了开车和做饭,一个月瘦了15斤(最近摔了胳膊又没法运动了),去了一些地方旅游,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可是我觉得我的间隔年不应该仅限于此,好像除了有所进步之外,全是一事无成了。就这样回头看看,我就像得了个优秀奖,想找人分享又拿不出手,高不成低不就,让人无语凝噎,欲语泪先流。
尤其是在我拖着一只脱臼的手写完这篇文章之后,我的焦虑越来越强大,需要反思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就像水泊梁山的后半段,像陷入平庸后无疾而终的史诗故事,或许是因为现实比我想象中要骨感太多了,也或许只是单纯的,我太贪心。
我的间隔年也快结束了,现在只希望家人能健康开心,希望hhh考研顺利,希望我再瘦一点,希望过年团圆,希望穿上红裤衩,希望抬头挺胸度过,迎来。
佛系让我开心的哦咯
间隔年就是和惰性做斗争
我觉得大部分迈入间隔年的人应该是形势所迫吧。
或许是等待下一次机会,也可能是为之前的badending买单,心态平和地进入间隔年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要是放在大环境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日子还比较好过,要是碰不巧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形,那就是难上加难。一开始进入间隔年的时候我特别慌张,非常典型的peerpressure症状,注意力都在别人身上,感觉自己像是时代的弃儿哈哈哈哈,外加原生家庭的因素,抑郁症状也出现了,自怨自艾了2、3个月。焦急的探索实习、工作、留学的可能性,说是慌不择路也是不夸张的。
但是,也很感谢当时自己的选择和勇气吧,半年前给了自己一次机会,从原生家庭的环境中剥离出来,从身边人给自己的压力中挣脱出来,放过自己,把脚步放慢,认认真真的去想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真实的感受是怎样的,把自己投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做点喜欢的事,在间隔年的下半年我把对自己的要求降到很低很低。
不知道间隔年对于其他人的意义是什么,就个人而言,它让我有机会重整旗鼓再上路。虽然不见得想得多明白多透彻,心态是真的好了很多,虽然对未来的规划还没有一个定数,但是也算是暂时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按照自己的步调走。在大家都在说卷,都巴不得一份时间拆成两份用的时候,能有这么一段时间想想未来的路怎么走,能够在一段时间里更清晰的认识自己是真的很好。
一开始我把间隔年看成一种代价,是为自己不懂事买单,但是最后我觉得它反而是一个机会,靠这一年里独自旅游、租房、找工作、和自己和解、独自生活实习、和朋友男友一起努力的宝贵经验和记忆,别的不说,我能够更认可自己,更坚定,更自信,我觉得就足够了。
思路清晰的S
我想去美国,可我也不想浪费时间
九月份的时候是我最痛苦最焦虑的时候,几乎天天失眠。然后我就想找点事情做,就找了一个寄宿考研的地方准备考研了。虽然美国那边已经延期到了明年九月,但是我还是担心明年会有什么变化,所以也不想浪费今年国内的研究生考试的机会。因为开始的太晚了,我就把目标降了降,可就算这样我每天都快累死了,但是我感觉现在这个状态就比在家的时候好,在家就是运动和刷剧,虽然现在也挺焦虑,但是感觉很有目标。
我看别的小伙伴就是找工作实习,感觉也挺充实挺快乐的。因为这样也可以多接触一些不同的人,接受一些不同的想法,起码比自己焦虑强。我还贼羡慕去英国的同学,人家都上课了,可我还是想去美国,大不了国内读完再出国,就是毕业的时候年纪大一些,这也没有办法,不过只要我坚持运动加控糖,我也二八一枝花呢。
身边的榜样琳学姐
我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
我19年毕业,gap一年,20年香港留学(虽然也是在家上网课),21年毕业,现在结束秋招找到工作了哈~
我gap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时考研没有考上,春招找工作是宁波银行营销岗不想做销售,就想出国留学,所以我是从大四的春天开始才开始准备留学。
其实我觉得我的这一年是非常的充实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因为我从大四下学期开始的主要目标就是出国留学,然后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下半年的11月份,一直都在准备英语考试,因为之前没有留学的打算,所以也没有相关的成绩,基本上是从零基础开始备考。最后还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同时也是在一边准备语言考试的同时,一边在准备申请。但申请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小坎坷,一开始是准备申请香港,但因为暴乱改为了主申英国,但是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最后又在20年春天的时候转投了香港,所以最后是决定来香港留学。
其实在11月结束语言考试之后,我的主要目标就变了,变成了我要为我的秋招以及未来的找工作做准备,然后从19年的12月份开始,我就开始做实习,然后是没有间断的做了三份实习。实习一开始是和金融相关,是在两家券商,但是在研究生开学以后,我觉得我不可能全天候的为券商工作(毕竟券商小黑工真的是做牛做马)所以我当时是选择了一家科技公司继续进行实习,然后岗位是战略岗,也能应用一些关于金融的知识。
今年9月份研究生开始,我是一边在上着研究生,一边在实习,一边秋招。因为香港的学制是一年制,时间会比较短,明年就要毕业,所以我希望可以尽快的找到工作,所以也在一直努力的秋招,然后最后是秋招。
这样大体的时间段划分就是这样,其实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充实,但是也确实会有特别迷茫,特别焦躁的过程,比如说我当时在转投香港的时候,我记得大概是在二三月份,因为香港这边的申请马上就要结束,英国那边批下来的申请又比较慢,所以在二三月份的时候我还是处在一个没有任何offer的情况,那在那时我就会非常焦虑,我担心我这一年会不会白白浪费时间,会不会没有学上。当时也是特别着急,但是我觉得在当时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有用的话可以分享给你,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时区。你可能现在慢一点,但你未来可能也会快一点。我想告诉你的就是你不用焦虑,每个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感到焦虑,那你就需要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来好好的感受一下你的这种经历,然后把你的这种经历转化成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像我当时就会感觉特别痛苦,但是我现在反过头去来看当时的经历,我觉得当时确实是给了我一种历练,让我告诉自己任何时候都要沉着,要静下心来,做好当下该做的,未来总会有好结果的。
所以综上吧,我觉得可以分享给你的就是两个点,一个是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然后奔着这个目标不停的前进,就不会感到迷茫。第二点是每个人都会难免有迷茫的时候,那迷茫的阶段也是你的人生的一种经历,对你的历练,我们要好好的感谢这种体验,从中过得成长。
如果你现阶段觉得心情特别不平静,或者特别迷茫,那我建议你就可以去找份实习,然后做一下你的职业规划,当你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之后,你就不会感到这么迷茫啦~
一起加油!????
考试大王睿
要有勇气开启满是考试的间隔年
我的间隔年其实很简单,全是考试。
雅思呀,acca呀,我一点儿都不想把我这一年都浪费掉,或许之后考试少一些了会出去旅游一下。
身边去英国的朋友都开始上课了,考上研的同学也早早都继续上了学生生涯,我这也算是一年空白了,再加上家庭这一边的压力,我还是觉得要认真开启一次间隔年还是需要些勇气的。
也是追风少年
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年,是失去的一年
新一个十年的第一天,陪伴我很久的人离开了我
几天之后,另一位陪伴我很久的人永远离开了我
这一年,待在家里的时间,超过了大学四年的总和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觉得问题多大
毕竟马上就要出国了,出国之前在家里好好陪陪父母也挺好的
同时也想给自己放个假
从决定出国开始,两年来一直在疲于奔命,没有真正好好休息过
前三个月一直待在家里,忙于各个学校的面试
结果很惨,没有学校愿意要我
于是趁着疫情好转一些,约了许久未见的朋友见面
真的很开心
因为疫情,之前想聚又不能聚的朋友聚到了一起。
一起走在沙滩,坐在岸边,说说笑笑
太阳从身后照过来,冬日午后,用相机拍下七八个人的影子
真好,青春回来了
朋友们相继开学,回去搞自己的毕业论文
天气暖了
还留在家的人,几个好兄弟一起约出来打球
很久没有和这么多熟人一起打球了,球友还是老的好
很多个下午,跟哇呀咔在熟悉的场地solo
(虽然打不过,不过哇呀咔也要好好防我)
又一次青春回来了的感觉
六月答辩完,依然回不去学校
死心了,毕业典礼没有了
于是去杭州待了半个月
给自己散散心,把那些解决不了的事情先放下
七月回来,意外地开了毕业典礼,穿上了学士服
胖胖的自己,冷清的毕业季,都很不习惯
见到了大学同学
感觉很陌生,又特别亲切
可能到了毕业的时候,大家都会念着彼此的好吧
拥抱离开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见
八月去了重庆,不虚此行
喜欢这座城市的错落
每一个转弯,每一口热气,每一个夜
Onenightin重庆,我留下许多情
回到家,又是一条咸鱼
毕了业,就是三无产品了:无offer,无工作,无对象
在家里待了这么久,倒也接受了现实
本来就不优秀,不如就这样混混日子,怎么过不是一天呢?
上班前的最后一个月,是彻底街溜子的一个月
每天上午在家,下午打球,晚上去街上溜
这样简单单调的生活竟然重复了整整一个月。
天天待在家,就会萌生许多奇怪的想法,情绪也容易变得暴烈突兀
时常在晚上觉得当下的生活特别没有意义,一种失望透顶的绝望
在一个姑娘的鸡汤下,投了一些简历
全部石沉大海
没想到最后一个投的要了我
从此成为了打工人
唯一给我offer的学校,又允许了我的defer,还是很感激的
想不到,成为打工人之后的生活更加单调枯燥,只剩下了工作
这时又开始想念街溜子的时光和人。
可能人都是这样,忙的时候想闲下来,闲的时候又想忙起来
打工人真的很辛苦
刚来的第一个星期就通宵了,之后连续9天工作到11点之后
同事都在劝我想清楚,让我别入行
干一行,恨一行,还真是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工作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怀念大学时光
因为大学四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每一年都能看到自己明显的变化
大学还有那么多第一次,那些印象深刻的瞬间都烙印在了脑海里
回想那几年,可以说的太多
每一个人,都肆意成长
工作之后时间过得很快
一起打球的同事,票圈里还挂着大学篮球比赛的照片,前几天就当了爸爸
越来越高的发际线,收不住的肚子,扎眼的白头发
都在昭示着青春的流逝
换工作有用吗?
换的是工作,又不是生活方式
工作,无非就是大差不差的事情的不停重复
是一种框架,从此安排上了以后几十年的人生
被迫去完成各种任务,实现每个阶段“应该”的“目标”
日复一日,将来也会年复一年
这样的日子,仿佛一眼就看到了尽头
脑子里想的,不再是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而是遇到问题时的最优解
岁月教会大家爱而不得的隐忍
在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中,缄默成为了一种美德
下班坐在出租车上,大脑一片混沌
时间用一种带有加速度的方式流逝着
时间是湖水,发生的所有一切,是水面上的涟漪
每个人都希望时间走慢些,多留下一些珍贵的回忆
可惜做不到,每年只有那么几个瞬见显得弥足珍贵
青春是一种美丽的哀愁
人怀念的,并不是那些年读过的书,不是那些年爱过的人
而是怀念那些年的自己
永远渴望长大,盼望明天早一点到来的憧憬
年过去了,我很怀念
可惜了,人只能活一次
有些道理后知后觉,也不会有机会重来了。
单打王KMN
我真的很快乐
看书,打球,弹琴,写小说。
去找高中同学让他们给我讲他们专业都学了啥...
可快乐了
豆禾米草花
诗情画意多难得
我的间隔年,我的本命年。是成长的一年,悲喜交加的一年,收获和失去的一年,是期待赶快过去但也充满希望一年。
19年底,我已经大学毕业小半年的时候,才有了要出国读研的想法,安排了20年2月的雅思。1月多放年假的时候,心里还盘算着,一个半月考一次,怎么7月之前成绩也能出来。20号我搭地铁回家的时候,看到微博热搜,武汉不名病毒,还带上了我的鹿晗黑口罩。
1月23号武汉封城,我在要成绩和要命之间纠结了一下,于是打开微博,心里不自觉地默念官方,一定要取消考试呀。
于是2月份的雅思取消了。
报3月又取消。
4月的也取消。
等我考到雅思的时候,已经是8月底了。
这个时候国内已经基本上全面复工了,但是国外越来越严重。
有一天爸爸送我出门,突然问我,你知道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有什么不一样吗?川普和拜登分别是哪个?
我突然被问懵了。爸爸又问我,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制裁澳大利亚吗?
我才明白过来,老父亲在七拐八弯的担心我的安全。
等待考雅思的过程,我没闲着。但不是在忙着学习。谈恋爱无情被绿,奶奶被确诊胃癌,外公外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姐姐生了大外甥,先天室间隔缺损。
“甜不会使我记得你,苦才会”
雅思成绩出来了,我磕绊着足够了最低要求的标准。也好,不用再考了。
9月份我过起了吃吃喝喝,睡大觉,打游戏的生活。去热带小城兜了一圈,游戏打上了王者。我得了反流性食管炎。因为家族病史,我很害怕。
10月外公去世了,是三代之内第一个离开我的亲人,人生第一次参加葬礼,外婆已经糊涂到不行了,也在旁边哭。有人问她,谁死了?外婆不知道,她说,我看你们哭,我也好想哭。
我的妈妈没有爸爸了。
11月决定给自己找一份工作,工作第3天,后知后觉发现某头部p2p平台出事。因为暂时没有出国,也不上网课。放了闲钱十几,两宿没睡好,骨折6.5下车,捞回来了一半多,干赔几万。
后悔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个lv,却心甘情愿被割韭菜。
12月外婆开始不吃不喝,奶奶晚期。工作遇到的学生都很好,同事也都很照顾。大外甥白白胖胖很可爱。我尽力做心理建设,尽力在每一个有我的世界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的胃食管反流也好了。
还有不到十天就结束啦。
在曾经那段很难的时间里,我超级想对绿我的那个人说,如果没有疫情就好了,那我就不会认识你了。
到了后半年才发现,当老天爷想要给你挫折的时候,你只能感谢挫折。
因为生活不会给你爽文剧本,除非你敢亲自动笔。
等疫情结束的那一天,老子一定要在墨大开心读书。
度来美
我拿自己做实验了
间隔年女士的日记,是我身边人中,最真实,最贴近理想,也最近乎完美的间隔年记录,所以我把它放到了最后压轴。虽然读到这里应该会有些累了,但真心希望大家点开看看,至少对我来说,这未完待续的两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假如我比其他98年的孩子落后一年,我的人生中会有什么不同呢?——我想要探寻如何更好的生活。
此间编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