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破裂
1概述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疾病,较少见,其误诊率及死亡率极高。临床表现为进食后剧烈呕吐伴胸闷及剧烈胸痛;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胸痛及气促,胸痛向肩背部放射;颈部及胸部皮下捻发音。发病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约有长4~6cm的高压带,食管右侧壁与纵隔胸膜紧密相连,其位置较浅且易受损,食管下端的滋养血管与其他纵隔组织所共有,血液供应不足,下端食管是反流性食管炎和表浅性溃疡的好发部位,胸腔内为负压,若由于某种诱因使食管内压力突然增高则可引起本病。临床上常见的诱因主要为饱食后剧烈呕吐,特别是酒后剧烈呕吐。也有发生于腹部用力动作时,如作呕、分娩、癫痫抽搐、哮喘、举重和大便等使腹压突然增高时。
2相关疾病分类
食管破裂包括:①颈段食管破裂: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②胸段食管破裂: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胸部剧烈胸痛。食管穿孔进入胸膜腔时,可引起液气胸,因而可有患侧胸痛、呼吸困难及发绀等症状。③腹段食管破裂: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腹膜炎症状。诊断要点,有外伤史、呕吐或食管镜检查等可致食管破裂的病史,早期可有突发性胸痛或上腹部疼痛,且向肩背部放射,并有发热、气促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3影像诊断流程
呕吐、下胸痛和皮下气肿三联症是本病的典型表现,其中胸痛最为突出及常见,有时与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消化性溃疡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类似。另外,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前可无呕吐史,可发生于举重、癫痫发作、用力吞咽、咳嗽、哮喘、排便后,甚至发生于大笑后,临床误诊较常见。目前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误诊率仍高达74%~84%。有文献报道,发病后距有效治疗时间为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以上时,死亡率分别为25%、65%、89%和%。胸部CT及食管碘油造影为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如CT发现食管腔外气体是诊断本病最重要的征象,还可发现局部食管壁增厚、颈胸部皮下气肿、液气胸等征象。B超引导下胸腔穿刺不仅操作简单易行,而且对于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确诊至关重要,若引流物见食物残渣或咖啡样液体则提示该病的高度可能。对于可疑病例,漏出液淀粉酶(可能来自唾液腺)的诊断价值较高。早期行胃镜检查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图1)。
图1食管破裂影像诊断流程
4相关疾病影像学表现
胸段食管破裂CT表现为下段食管及膈肌脚后间隙消失、变形,内有蜂窝状低密度影及气体密度影,增强后稍强化,边缘不清,膈肌脚增厚,伴有后下胸腔少量积液影(图1)。
图1食管破裂
男性,53岁。误咽鱼刺后胸痛2天。A~C.CT冠状、矢状MIP及轴位CT显示食管弓下段高密度异物,食管破裂5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本病的误诊率很高,主要是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的认识程度不同,而未按食管破裂进行检查,对急腹症患者没有执行常规胸部透视。因此进行胸部CT扫描对怀疑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北京的白癜风那好青少年白癜风爱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