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知道自己骨质疏松,或者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时,药物的选择很关键,如何有效补钙,同时避免药物副作用,那就需要了解临床常用药物。其实大部分药物临床用的都不多,究其原因,还是治疗作用有限,副作用却不少。
一、钙和维生素D钙的补充(~mg/d)可降低老年妇女和低钙饮食人群骨折的发生率;同样补充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U/d)亦可明显降低骨折的发生率;钙和维生素D结合治疗可进一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这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此外,钙尚可与雌激素、双磷酸盐和降钙素等联合治疗,以增加疗效。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钙、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老年人或有肝肾功能不全时,需使用活性维生素包括(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前者在肝功能正常时才有效,后者不受肝肾功能的影响。
二、双磷酸盐:其确切作用机制不清,其总的作用是针对破骨细胞或其前体,骨吸收速度降低,是禁忌或拒绝使用雌激素治疗的绝经期患者选择的一线药物。双麟酸盐治疗可升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率。间断低剂量应用,可与补钙联合治疗。
阿伦磷酸钠(福善美)的使用与食管炎发生有关,餐前服药,饮水一杯,保持直立位至少30分钟,有助减少食管炎的发生和增加药物的吸收。与钙剂联合应用,不应同时服用。
唑来膦酸针(密固达)在临床使用方便,推荐使用的同事也要注意其副作用,最常见是发热、全身性骨痛、感冒样症状。
三、降钙素:破骨细胞有降钙素受体,可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可减少其寿命和数量,从而明显降低骨吸收和骨丢失,对禁忌或不愿使用雌激素或双磷酸盐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对骨折危险性很高的妇女,如BMD很低伴有骨折史和其他危险因素者可以使用。
鲑降钙素皮下或肌内注射(最大剂量可达U/d)可升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发生率。副作用也明显,可致恶心、呕吐、腹泻和潮热等,一些患者长期应用可致降钙素抵抗。
鼻内给予鲑降钙素易为患者接受,且无明显副作用。另一潜在的优点是其良好的镇痛作用,可明显缓解骨折患者急性期的疼痛,确切的机制不明。
四、雌激素替代治疗:通过降低骨小梁的骨丢失,明显降低骨折的总发生率,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一线治疗方法,用药5~10年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一般认为在绝经后5年内开始效果比较明显,越早越好,不受年龄和合用孕激素的影响,中断之后药效便消失,是否骨丢失加速仍存争议。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能提高疗效。
但须注意其副作用: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可能增加、偏头痛、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性增加等。
五、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诺昔芬)具有雌激素受体激动或阻滞双重活性,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其对骨骼具有组织特异性雌激素样作用,可降低骨吸收速度,升高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不刺激乳腺和子宫内膜生长,但其对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萎缩无治疗作用,因此,不是治疗早期绝经症状的理想药物。
六、其他甲状旁腺素(PTH)或刺激内源性PTH分泌或类似其作用的药物可能有效,其他正在研究的药物尚有生长激素、前列腺素E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类药物、孕激素协同剂等。
不太推荐激素类药物治疗,人体的复杂程度远非现代医学所能完全阐明的,实验条件下得出的科学结论对人体的影响往往非常深远,中医的保守在现代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