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鹅口疮宝宝出现鹅口疮该怎样护理

时间:2016-9-22 12:16:16 来源:食管炎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病。在口腔黏膜表面构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发。这类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发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病发。

鹅口疮病因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发,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产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其实不致病。

以下情况都可引发感染: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身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完全,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品、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牙床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发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运用激素医治,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

鹅口疮的症状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容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容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哭泣、哺乳困难,有时伴随轻度发热。

4、受损的黏膜医治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发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毕生免疫功能。乃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鹅口疮并发症

当宝宝产生鹅口疮时,会因疼痛而谢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

如果鹅口疮散布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一旦遭到牵连,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乃至会由于怕疼,谢绝喝水,有可能出现脱水。

如果不及时医治,酵母菌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固然,弥漫性酵母菌感染十分罕见。

鹅口疮的医治

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加强营养,特别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同时,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北京中科白癜风
中科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hbyx/88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