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胃肠道常见问题筛查干预流程溢奶

时间:2017-3-23 23:53:56 来源:食管炎

问询病史和临床评估

溢奶情况

溢奶发生的频率、时间(如餐后还是空腹,餐后马上还是1h后)、一次溢奶的持续时间、溢奶量、溢奶时婴儿的体位。

伴随症状

溢奶时是否伴有痛苦表情或异常姿势(Sandifer姿势),是否伴有喂养困难、吞咽困难、恶心、频繁呕吐、吐血、易激惹、易哭闹、发作性咳嗽。必要时进行腹部B超检查以排除肥厚性幽门狭窄,也可进行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检查。

喂养情况

包括喂养方式、喂奶量、喂奶间隔时间、喂养姿势、辅食添加时间、近期有无添加新的辅食。

生长发育

了解胎龄、出生体质量、目前体质量和身长,以评估有无体质量、身长增长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

危险信号

有以下症状之一者,应考虑存在病理情况,如:胃食管反流病、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肥厚性幽门狭窄等,需及时转诊或会诊。包括:

恶心、频繁呕吐、吐血;

喂养困难、吞咽困难;

易激惹、易哭闹;

发作性咳嗽;

表情痛苦/异常姿势;

生长不良(体质量、身长增长不良)。

安抚教育

大部分的婴儿哺喂后会有溢奶现象,即从嘴里吐出少量乳汁,或吃奶一段时间后有少许酸味小块状奶吐出,属正常生理现象。人工喂养儿比母乳喂养儿更易出现溢奶;

溢奶会随婴儿月龄增加而症状有所减轻,6~8月龄后溢奶次数减少,1岁左右大部分会消失;

溢奶比较频繁的婴儿,要密切观察其体格生长情况。如果婴儿体质量、身长增长正常,不伴其他症状,可通过正确的喂养和护理方法减少溢奶的发生。

护理指导

婴儿应该在清醒状态下哺乳,取半坐位或斜位;

母乳喂养时应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人工喂养时奶瓶中的奶汁要充满奶头,减少过多气体吞入胃内;

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婴儿,可以让婴儿趴在成人的肩头,用手轻拍背部(若能打嗝排出胃内气体更好);也可尝试在喂奶3~5min后,暂停哺乳,轻拍婴儿背部,再继续哺乳;

对于溢奶频繁的新生儿或小婴儿,仰卧时可将床头抬高15~30°,以减少溢奶;

在婴儿哺乳前更换干净的尿布,减少哺乳后因体位改变导致的溢奶。若哺乳后因婴儿排便一定要更换尿布时,要注意尽量不要让婴儿的下肢及腹部高于躯干,以减低胃压。在清洗婴儿会阴及肛门时,也应使臀部处于身体低位。

喂养指导和饮食干预

提倡母乳喂养、顺应喂养。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溢奶最佳的喂养方式。喂养时要留意观察婴儿发出的动作、表情、声音等信号,及时做出恰当、有针对性的反应,以满足婴儿的真实需求。适时合理添加辅食,并遵循辅食添加原则,避免过度喂养。婴儿4~6个月后,可在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基础上合理添加辅食,添加泥糊状辅食可能有助于减少婴儿溢奶,而过多地喂水和添加果汁、菜汁会加重溢奶的发生。

对于不能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尝试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等特殊配方奶。观察2周后评估效果,如有效则长期使用,如无效则转诊或会诊。研究表明,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可加速婴儿胃排空,减少胃储留,从而减低溢奶的发生。

可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以防一次性喂食奶量过多、胃部饱胀而引起溢奶。避免强迫喂养、过度喂养。婴儿满月后,白天大约每间隔2~3h哺喂1次,一般母乳喂养间隔时间稍短,而配方奶喂养间隔时间可稍延长;夜间哺喂时间应视婴儿睡眠状况而定。婴儿满月后哺喂可间隔4h以上。婴儿满月后,每次喂养时间不宜超过20min,以免过度喂养,增加溢奶风险。

对于高度怀疑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应转诊至专科,或按照《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中华儿科杂志,年第51卷第3期)等进行诊断和干预。

以上全文摘自《临床儿科杂志》第33卷第1期年1月

长按上方指纹树自动识别







































皮肤病最好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hbyx/669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