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胃酸里的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基本因素,因此得名。本病在中医里属“胃脘痛”等病症的范畴。频繁的情志刺激,特别是忧思恼怒引起的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气血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本病除有胃脘部疼痛外,还有泛酸、痞满、嘈杂、甚至呕血等症候。
成功真实案例之一
患者戴先生,50岁,江苏省南京市人,职业驾驶员。病征:胃病数年,食入饱胀,暖气口苦。医院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医生给出意见:治疗此病难度较大,反复性强,建议中医治疗。
病人恐惧发展下去会癌变,四处打听,后得知金陵名中医汤郁毕先生此前治疗此病一直有良好口碑,于医院诊治。汤医生把脉诊视中见: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疼甚、脘痛时连及两肋、腹胀纳差、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玄细。征属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患者情况在同类性患者中比较严重。治拟温中健脾,舒肝和胃之法。用中药一疗程后,所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后复查胃镜及黏膜活检均正常。
消化性溃疡的原因
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1)慢性过程,病史可达数年至数十年。
(2)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过劳而诱发,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
(3)发作时上腹痛成规律性,腹痛多服用抗酸性药所缓解。
(4)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5)影响因素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可因休息,进食,服制酸药,以手按压疼痛部位,呕吐等方法而减轻或缓解。
其他症状
本病除以上特征外,也有唾液分泌增多,烧心,反胃,嗳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食欲多保持正常,但偶可因食后疼痛发作而惧食,以致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或有缓脉,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不平衡的症状。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无症状型溃疡
指无明显症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因其他疾病作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时偶然被发现;或当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时,这类消化性溃疡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尤为多见。
2.儿童期消化性溃疡
儿童时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成人,可分为3种不同的类型。
(1)婴儿型:婴儿型溃疡系急性溃疡,发生于新生儿和两岁以下的婴儿,在新生儿时期,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这种溃疡或是迅速愈合,或是发生穿孔或出血而迅速致死,在新生儿时期以后至两岁以内的婴儿,溃疡的表现和新生儿者无大差别,主要表现为出血,梗阻或穿孔。
(2)继发型:此型溃疡的发生与一些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脓毒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烧伤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有关,它还可发生于先天性幽门狭窄,肝脏疾病,心脏外科手术以后,此型溃疡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发生频率相等,可见于任何年龄和性别的儿童。
(3)慢性型:此型溃疡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溃疡的表现愈与成年人相近,但在幼儿,疼痛比较弥散,多在脐周,与进食无关,时常出现呕吐,这可能是由于十二指肠较小,容易因水肿和痉挛而出现梗阻的缘故,至青少年才呈现典型的局限于上腹部的节律性疼痛,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男孩较女孩多,此型溃疡的发病与成年人溃疡病的基本原因相同。
3.球后溃疡
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球后溃疡的夜间腹痛和背部放射性疼痛更为多见,并发大量出血者亦多见。
4.幽门管溃疡
较为少见,常伴胃酸分泌过高,其主要表现有:①餐后立即出现中上腹疼痛,其程度较为剧烈而无节律性,并可使病人惧食,制酸药物可使腹痛缓解;②好发呕吐,呕吐后疼痛随即缓解,腹痛,呕吐和饮食减少可导致体重减轻,此类中医治疗效果较好。
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多见,也可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严重,且多发生于高位胃体的后壁或小主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常表现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呕血和(或)黑粪,消瘦,很少发生节律性痛,夜间痛及反酸,易并发大出血,常常难以控制。
6.食管溃疡
其发生也是和酸性胃液接触的结果,溃疡多发生于食管下段,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溃疡大小自数毫米到相当大,本病多发生于返流性食管炎和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伴有贲门食管返流的病人,溃疡可发生在鳞状上皮,也可发生在柱状上皮,食管溃疡还可发生于食管胃吻合术或食管腔吻合术以后,它是胆汁和胰腺分泌物返流的结果。
7.复合性溃疡
指胃与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多数是十二指肠的发生在先,胃溃疡在后,本病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多见于男性,其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但幽门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出血的发生率高达30%~50%,出血多来自胃溃疡,本病病情较顽固,并发症发生率高。
消化性溃疡治疗预防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当然预防工作也应做好,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有规律,要劳逸结合、注意冷暖。
2、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焦虑、紧张、熬夜、失眠,必要时可适当服用镇静药物。
3、按医嘱坚持服药,遇症状改变或发现胃口差、消瘦、医院就诊。
4、规则治疗后,要定期复查,特别是胃溃疡,在3—6月内要复查胃镜。
5、发现并发症时,应住院治疗。
消化性溃疡膳食营养指导:
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每天5-7餐,少量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又可供给营养,有利溃疡面愈合,对急性消化性溃疡更为适宜。
2、避免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过强食物,机械性刺激增加对粘膜损伤,破环粘膜屏障,如粗粮、芹菜、韭菜、雪菜、竹笋及干果类等;化学性刺激会增加胃酸分泌,对溃疡愈合不利,如咖啡、浓茶、烈酒、浓肉汤等。禁忌易产酸食物,如地瓜、土豆、过甜点心及糖醋食品等;易产气食物,如生葱、生蒜、生萝卜、蒜油、洋葱等;生冷食物,如大量冷饮、冷拌菜等;坚硬的食物,如腊肉、火腿、香肠等;强烈的调味品,如胡椒粉、咖喱粉、芥末、辣椒油等。
3、选择营养价值高,细软易消化的平衡膳食,如牛奶、鸡蛋、豆浆、鱼、瘦肉等,经加工烹调使其变得细软易消化、对胃肠无刺激;同时补充足够热能、蛋白质和维生素。
4、蛋白质对胃酸起缓冲作用,可中和胃酸,但蛋白质在胃内消化又可促进胃酸分泌,应供给足够蛋白质以维持机体需要,每天按1g/kg供给,促进溃疡修复;若有贫血,至少按1.5g/kg。
5、不需要限制脂肪,因其可抑制胃酸分泌,适量脂肪对胃肠粘膜没有刺激,但过高可促进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加,抑制胃肠蠕动,胃内食物不易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胃胀痛,可供给70~90g/d,宜选择易消化吸收乳酪状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黄、奶酪及适量植物油。
6、碳水化合物无刺激胃酸分泌作用,也不抑制胃酸分泌,每天可供给~g;选择易消化食物,如厚粥、面条、馄饨等;蔗糖不宜过多,因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易胀气。
7、选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品,主食以面食为主,出血时可吃少量流质饮食。
8、烹调方法。溃疡病所吃食物必须切碎煮烂,可选用蒸、煮、汆、软烧、烩、焖等烹调方法,不宜用煎、炸、爆炒、醋溜、冷拌等加工食物。
食疗方
干姜梗米粥
原料:干姜6克,高良姜10克,粳米60克。
做法: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弃渣取汁;将粳米放入药汁中,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干姜性味辛热,善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高良姜温中祛寒,行气消滞,在此助干姜温中散寒。粳米养胃生津,并能制约“二姜”的辛辣,减轻对胃肠刺激。三者合用,共奏温中和胃散寒之功。
茱萸粥
原料:吴茱萸3克,粳米50克,生姜3片,葱白2根。
做法:将吴茱萸洗净研成细末;粳米煮成粥后,加吴茱萸末;葱白、生姜稍煮即可。
功效:温中散寒,补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能治中焦虚寒性脘腹冷痛。另外,本品所含挥发油有止痛作用。生姜、葱白性味辛温,能温中祛寒,助吴茱萸散寒之功。
陈皮羊肉汤
原料:羊肉克,砂仁10克,荜茇10克,陈皮3克,生姜4片。
做法:将羊肉切片,砂仁、荜茇、陈皮洗净切碎;羊肉和药材一起下锅,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胃祛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砂仁味辛性温,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且有温而不燥、行而不破的优点,善治寒湿内生之证。荜茇性味辛热,长于温中止痛,对胃寒疼痛,呕吐诸证有显著疗效。陈皮味辛,微苦,性温,能行气止痛。和胃消食,二药合用,共助砂仁温散胃寒,行气止痛。羊肉性热,具有温补全身气血的良好作用。合而为汤具有良好的补虚温中、行气散寒作用。
生姜猪肚汤
原料:猪肚1个,白胡椒15克,生姜4片,红枣6枚。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用盐擦洗,用清水反复漂洗,再放入开水中除去腥味,刮去白膜;生姜、红枣洗净;把白胡椒捣碎,同生姜、红枣一起放入猪肚内,并加少量水,然后用线把肚的两端扎紧,放入锅内,文火炖至猪肚熟烂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补虚,散寒止痛。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胃气虚弱而寒邪客胃者。方中胡椒用白胡椒,其药效比黑胡椒好,是温中佐膳的佳品。其味辛性热,量多时能温暖肠胃,散寒止痛。本方中重用白胡椒,取其温中散寒暖胃的功效。猪肚味甘性平,能补虚损、健脾胃。生姜、红枣调和脾胃,去除膻味,增进食欲。
麦芽青皮汤
原料:生麦芽30克,青皮10克。
做法:将生麦芽、青皮一同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去渣。每日1剂,代茶饮。
功效:疏肝和胃。麦芽生用,疏肝和胃,消食和中;青皮为橘幼果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二味合用疏肝理气,条达气机,消食和中,可使胃脘闷胀等症逐渐缓解。
山楂鲤鱼汤
原料:鲤鱼1条(约克),山楂30克,怀山药30克。
做法:鲤鱼洗净切块,起油锅,用姜片炝锅,把山楂、怀山药、鲤鱼一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成。饮汤食肉,佐餐食用。
功效:补脾益气,活血化瘀。鲤鱼、山药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症见饮食减少、食欲不振等;山楂消食健脾,活血化瘀。鲤鱼胆味苦有毒,勿食污染鱼肉。
温馨提示:食疗只能辅助治疗,病情严重还需接受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汤医生告诉大家
本病的预防,首先应该饮食有节,不能过食寒凉生冷、酸辣煎炸利于保护胃气,还要注意情志调达。发病后,一方面注意适当休息,饮食清淡,一方面要调畅情志,以解除改善情志为病的因素。身体有医院接受治疗,不可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