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病治胃的境界蒋健上海中医院中医内科
肺主呼吸,胃主收纳,原本殊途,蒋老师从胃治肺,能起沉疴,令人耳目一新。
按人之解剖,食管与气管平行,一进食物,一通气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本该井水不犯河水,两者“和平相处”。但是,当患反流性食管炎时,情况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本来,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炎症。临床常见症状为烧心,胸骨后疼痛,常放射至胸背等处,或伴见吐酸,打嗝,嗳气等症。对此,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论治均不难。
但有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伴有咳嗽,咯痰等气管、支气管炎的症状。据文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与哮喘、咳嗽发病的机制有关。胃酸反流至食管的同时,可能吸入气管,直接刺激气管粘膜,而引起哮喘、呛咳。尤其在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高反应性的自主调节障碍,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降低和频发的短暂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更易使胃液反流而发病。因此在临床上,对于长期患有慢性咳嗽,咯痰,胸闷甚至哮喘等症,按慢性支气管炎久治不愈者,要想到是有否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
CASE1张男,28岁,小平头,中等敦实身材。诉年冬季受凉后感冒,咳嗽、咯黄粘痰不止。自服感冒类药,症状反而加重。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予服抗生素类药物月余,症状有所缓解。年1月因又出现咳嗽、咯痰,服抗生素无效,求中医呼吸科诊治,予服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类中药凡1年,仍效果不彰。百般无奈,花20元挂号来余处一试。
年2月15日初诊:患者但诉咳嗽,咯痰,余无不适。但经仔细询问,尚有胸前区灼热感,胸闷明显,饱食后自觉有胃内食物及酸水上泛,舌红苔黄,脉细。立即胸透检查,结果显示无异常。因思过去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全无成效,当时即临床拟诊为“反流性食管炎”。遂开出胃内窥镜检查单。在胃镜未出结果之前,暂且以健脾和胃、降逆制酸处方:党参15克,山药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竹茹6克,丁香6克,煅瓦楞30克,麦芽15克,神曲12克,丹参30克,麦冬12克,金银花30克,黄芩12克,蒲公英30克,降香10克,艾叶6克,7剂。
处方要点:以橘皮竹茹汤和胃降逆,并加健脾消食之品;以丹参、降香、白芍、麦冬宽胸活血;用蒲公英、黄芩、金银花等清热解毒,针对食管与支气管炎症;艾叶有支气管松弛作用,也有开胃作用。虽然患者主要因咳嗽、咯痰求诊,但并不未投用止咳、化痰药物。
2月22日:服上药7剂后,不仅胸骨后灼热感、胸闷、吞酸、反胃等症状消失,而且持续年余的咳嗽、咯痰亦同时去除。今出胃内窥镜检查结果报告,果然是“反流性食管炎”!说明首诊的临床印象及处方正确,再予原方14剂巩固疗效。
3月15日: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日3~4次,质稀,时含不消化物。舌淡红,边呈齿痕,苔黄腻,脉细。原方去艾叶、陈皮、麦冬、竹茹、丁香、煅瓦楞;加茯苓30克、白术15克;金银花、丹参由30克分别减量至15克和20克。予10剂。
4月5日:患者服药期间未再出现食管反流相关症状,故自行停药数日。今又出现咳嗽,痰黄,喉咙疼痛而来就诊。察舌质嫩红,苔薄黄,切脉滑。处方:石膏15克,寒水石15克,黄芩15克,沉香6克,礞石15克,柴胡15克,紫菀12克,款冬12克,,山豆根5克,射干3克,蒲公英3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降香10克,丹参20克。共予14剂。处方中采用《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及《丹溪心法附余》滚痰丸(去大黄);并在二陈汤基础上加化痰止咳的紫菀,款冬。
6月21日:服上药1周之内,咳嗽、咯痰减去七成,痰色不再黄。今咳、痰均止,唯胸骨后又稍觉痞闷不适,尤其在食油腻物之后。处方:川连10克,黄芩12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30克,厚朴12克,枳壳12克,白芍12克,丹参20克,降香10克。予7剂。处方留用清热解毒,宽胸活血药物,另以厚朴,枳壳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后经电话问询,再无不适出现。
以上治疗原则是肺胃同治,肃肺降胃,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处方用药体现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特点。
CASE2
前例介绍反流性食管炎伴支气管炎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咯痰,下例介绍反流性食管炎伴支气管炎的症状主要是喉间哮鸣而痰多。诊疗经过如下。
徐女,48岁,上海人。喉间哮鸣音,胸闷,痰多,每以夜间为甚,病已三年。长期在呼吸科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治疗,服化痰止咳类中药无数,但效果不佳。去年(年)6月,因常嗳气而做胃内镜检查,诊断为有“反流性食管炎”。开始服用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达喜,以及健脾化痰降逆类中药,治疗6个月以上,症状如故。由本院医生引介,以求诊治。
时值年5月27日。患者诉平素多有胸闷,喉间哮鸣音,痰多质稀、尤以平卧及夜间为甚,时有泛酸、嗳气,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舌下静脉瘀曲显露,脉弦滑、两尺部弱。
胸片及胸部CT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胃镜已然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但是临床表现除了时有泛酸,嗳气等轻微的容易忽略的消化道症状外,主要以夜间平卧尤甚的喉间哮鸣音,痰多质稀等支气管炎表现为主。虽然胸片检查并无异常发现,但如果中医临床医生只认实验室检查结果而不认病人,便算不上是中医了。虽然气管、食管均病,医院分科至细,呼吸科医生精于呼吸系统疾病但对消化系统疾病只能泛泛论治,反之,消化科的医生也是如此。害得患者往返于科室之间,有时不知如何是好。之所以前医治疗难以奏效亦是此故。
今应肺胃同治,急则治标,肃肺定喘化痰为主,目前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反而可以“轻描淡写”。处方由苏沈九宝汤,滚痰丸,二陈汤组成:莱菔子15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黄芩12克,蒲公英30克,沉香6克,礞石12克,浙贝母6克,紫苏12克,麻黄10克,杏仁12克,桑白皮12克,肉桂6克,大腹皮12克,乌梅12克,薄荷6克,降香10克,丹参20克,7剂。
6月3日二诊:服药1周,大有起色,痰喘均减半,胸闷不再,嗳气亦减,知治法方药对路。原方掺入三子养亲汤、双玉散而加苏子12克,白芥子6克,寒水石12克,石膏12克,枇杷叶10克,细辛3克;去乌梅,薄荷,再予7剂以进一步增加化痰之力。
6月10日:痰喘减去三分之二,唯嗳气减而未除,上方减去大腹皮、浙贝母、紫苏、肉桂、二陈、黄芩;加黄连10克,旋复花10克、代赭石15克,一是取其降胃气去噫嗳;二是取其降肺气祛痰喘,一举两得,予14剂。实际上,6月3日和6月10日分批撤减了苏沈九宝汤。
之后再去三子养亲汤后予10剂。不觉已至年7月5日。是日,患者来诊面露喜色,告谓喉间哮鸣、痰喘、胸闷、泛酸等症均告消失,夜间平卧太平无事,仅偶尔嗳气而已。
随访:下半年欲将此案整理成文之前,经问询,患者再无不适。三年痼疾,愈于一旦。
本案治疗处方的特点仍然是肺(气管)胃(食管)同治,降气化痰平喘,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