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老胃病的病根原来是它中医辨证对了,

时间:2024/1/19 18:57:12 来源:食管炎

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他因胃脘痞胀隐痛反复发作5年而困扰不已。这位患者饱腹感明显,经常口干舌燥,晚上也常常早醒,睡眠质量很差。他曾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间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但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在今年5月份再次复查胃镜,显示为“浅表萎缩性胃炎”,还伴有肠上皮化生(中度)。

我看了他的舌苔,发现舌尖微红,舌苔薄腻、黄白相兼,脉细。患者以“胃脘胀痛”为主诉,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的范畴。我根据他的情况,辨证属于胃阴不足(如口干欲饮、舌红脉细)和湿热内阻、气机不利(舌苔薄腻、黄白相间)。

辩证后我为他拟定了一个药方,方中有麦门冬、白芍药、炙甘草、夜交藤、法半夏、佩兰、佛手花、川连、刀豆壳、莱菔子、合欢花等,同时嘱咐他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少食多餐。

三周后,患者的苔腻渐化,夜寐已安,惟胃脘隐痛未愈,尚不知饥。我分析这是由于湿邪渐化,气机未畅,于是在原方中去掉了草豆蔻、夜交藤、合欢花,增加了理气和胃的苏梗、鸡内金、绿梅花、白残花(即野蔷薇)等。一周后,患者胃脘痞胀疼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进一步改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病史较长,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治疗时需要根据虚实的孰轻孰重,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并举。对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可加薏苡仁、石见穿、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等;对舌红苔厚腻久治不化者,要高度警惕并复查胃镜。

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时,不能认为它就是阴虚,而一味滋养胃阴,还是要坚持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方。

我是余幼鸣,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治疗:各类慢性胃炎、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食管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亚健康和肿瘤调养等,对消化内科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若你也有上述症状,或有其它脾胃问题,需要中医帮助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hbyx/14459.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