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治疗

时间:2020-11-23 15:29:07 来源:食管炎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01/4300466.html

糜烂胃炎中药治愈方:

药方1:黄芪30克,白花蛇舌草、海螵蛸各15克,香附、陈皮、莪术、半夏、枳壳、小茴香、青皮各10克,乳香、没药、砂仁、柴胡、炙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

药方2:乌贼骨15克,白术10克,白芍12克,北沙参10克,黄芪15克,炒山楂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急性消化性溃疡病服用1至2周,慢性消化性溃疡病服用3至4周。

浅表性胃炎:石斛15~30克,南沙参、玉竹、生山药、生麦芽各15克,竹茹12克,金铃子9克,黄连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党参、炒白术、苍术、厚朴、陈皮、木香、鸡内金、焦三仙、元胡、黄芩各10克,薏苡仁30克,炒白扁豆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一些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偏方,请对症选用:

(1)鸡内金10g,香橼皮10g。共研细末,每服1~2g。治慢性胃炎之食积胃脘疼痛。

(2)莱菔子15g,水煎,送服木香面45g。治慢性胃炎之食积胃痛。

(3)金香消胀散:郁金6g,广木香6g,香附6g,干姜6g。共为细末,日服1~2次,每次3~6g,米汤送下。可治慢性胃炎之两胁攻撑作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者。

(4)苡仁30g,制附子15g。研末贮存,每服15g。治胃寒痛。

(5)荔枝核,烧焦,每3g加木香0.5g。共为细末,热汤调下。治慢性胃炎之胃寒气滞疼痛。

(6)香附6g,高良姜3g,水煎服。适用于胃脘痛之泛酸明显者。

(7)百合30g,乌药9g,元胡9g。水煎服。治虚热胃痛。

(8)姜黄18g,炒香附15g。共研末,每服2~3g。治慢性胃炎之气滞胃痛。

(9)黑香附12g,砂仁3g,甘草3g。共为细末,每服2~3g,治气痛。

(10)五灵脂(烧烟尽),研细末,每服6至9g,开水送下。可治慢性胃炎之胃痛。

(11)三七粉3g,白及粉4.5g,大黄粉1.5g。混合均匀,每日3g。适用于胃脘痛瘀血证,呕血黑便者。

(12)旋覆花(包)、苏梗各10g,清炙杷叶(去毛)12g,水煎温服。可治慢性胃炎之嗳气不止。

(13)诃子6g,藿香6g,白豆蔻6g。共研末,每服3g,姜汤送下。治慢性胃炎之恶心吐酸。

(14)番石榴30g,焙干研细末,过筛。日3次,每服9g,饭前半小时服。治慢性胃炎之胃酸过多,嘈杂

以上就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偏方。患者一定要根据病情来用偏方治疗。

分类治疗方:

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嗳气反酸,食后饱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降气除菌。取代赭石3克,蒲公英、白芍各10克,厚朴、乌药、焦三仙各5克,黄连3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饭后温服。厚朴降气兼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再配以其他疏肝和胃的中药,见效较快。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清热除菌。取竹茹、茵陈、丹参、百合各9克,郁金、白及各6克,黄芩、乌药、佛手、厚朴、没药、玄胡各5克,黄连3克,用法同上。脾胃虚弱型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缓,舌苔薄白,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健脾除菌。取黄芪10克,高良姜、黄连各5克,白术、党参、白芍、蒲公英、百合各8克,用法同上。选择健脾温中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黄芪、高良姜等,再配健脾益气的其他中药,对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的胃炎患者效果好。胃阴不足型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红少津,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滋阴除菌。取百合20克,乌药1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赤芍20克,丹参芝0克,乌梅10克,黄连5克,半枝莲5克,用法同上。选择滋阴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乌梅、赤芍、麦冬等,再配以其他滋阴和胃中药,养阴与消炎并用,效果更佳。胃络瘀血型胃脘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查幽门螺杆菌阳性,治以化瘀除菌。取丹参、郁金各12克,延胡索、香附、木香各8克,黄连5克,用法同上。

针灸:

治疗反流性胃炎、食管炎一般取穴较多,如内关、足三里、中脘等。但唯取阳陵泉穴或承浆穴见较快,疗效高。一般在30秒~1分钟,症状即可缓解,患者顿感轻松。

本病常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并存,也可单独存在。属于中医反胃、吐酸、胃脘痛等范畴。

胃与脾相表里,食道下连胃,脾胃功能与肝疏泄相关。因此反流性胃炎、食管炎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本病与饮食不节,思虑伤脾,气怒伤肝,烟酒刺激,脾胃运化失调,胃气上逆有关。

辨证要点

1.肝胃不和胃脘、两肋胀满,嗳气反酸,胃脘或食道热灼感,心烦易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眩。

2.阴虚胃热口干口苦,心烦易躁,口腔异味,胸脘胀满,热灼感时时发作,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3.瘀滞化热嗳气嘈杂,胃脘胀痛,口腔异味,饭后热灼感,隐痛不适,舌质淡红,脉细数。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疏肝理气,降逆和胃,除湿化痰,制酸止痛。

2.以肝胆经、任脉等经络取穴为主。第一穴:阳陵泉穴,适于肝胃不和证型。第二穴:承浆穴,适于阴虚胃热、瘀滞化热证型。用毫针治疗。

操作方法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证兼具,用平补平泻法。根据病情,灵活取施。

阳陵泉穴令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找准穴位,常规皮肤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阳陵泉穴,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泻法治疗。使患者局部出现酸、胀、麻重感,向下扩散。留针30~40分钟,期间,每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承浆穴令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找准穴位,常规皮肤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治疗。虚证,用补法捻转治疗。留针30~40分钟,期间,每10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胃炎的预防

1、远离化学刺激

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发生。

2、避开病菌因素

急性胃炎的诱发原因常见的是由于不洁饮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见的细菌感染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沙门菌属内毒素及嗜酸杆菌。幽门螺杆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现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转化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等。

3、其他因素:

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及某些全身性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维生素缺乏病、小肠吸收不良及晚期癌肿等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

护理

1、避免坚硬、粗糙、纤维过多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亦须避免过酸、过辣、香味过浓、过咸和过热的食物。食物应营养丰富而又易于消化。

2、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和唾液充分混合。进食要定量和少食多餐。

3、安排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避免晚起或过度劳累。避免在情绪紧张、愤张、抑郁、过分疲劳时勉强进食。

4、如病人突然出现大量呕血或黑粪,且有冷汗和脉速、血压波动,医院诊治。

人吃五谷杂粮经受风寒暑湿,难免生病,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治疗,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bfz/1145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