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冬季如何养生?
上周前脚刚刚进入立冬,本周冷空气后脚就跟着到了,气温开始转变成冬季模式。冬季来了,穿衣、饮食、运动习惯该如何跟随季节的变化而调整,该如何养生才能健康地度过冬天,是很多老年朋友都关心的话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一院多位专家,请他们聊聊老年人冬季养生问题。
●第一剂“药”:穿衣保暖别忽视
天冷了当然得先添衣。今年78岁的市民吴先生有一副硬朗的好身体,寒冷的冬季几乎很少感冒。他对冬季添衣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衣服要慢慢地添,但是不要添得太迟。”吴老先生说,他有听收音机的习惯,每当听到天气预报说冷空气要来了,就会提前把要添的衣服准备好。等到冷空气来的时候,厚衣服已经穿在他身上了,所以从来不会受凉。
市一院体检中心的李红主任医师说,吴老先生在冷空气到来前及时添衣的做法是对的。除此之外,她建议老年人在冬季穿衣还要重点保护好腿脚、头部和背部。李红说,脚部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因此冬天脚部最容易受凉;而脚部受凉则可能会引起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等。而腿部如果不注意保暖着了凉,很容易导致关节炎复发。李红建议,老年人在冬天不仅白天要穿上保暖性能好的鞋,晚上临睡前多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李红说,除了脚部,另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保暖部位就是头。如果头部受寒,可能会导致大脑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使中风的发病率增高。李红解释,头部血管和淋巴组织极其丰富,毛孔也较大,最容易散失热量。她建议,老年人冬天里准备一顶柔软暖和的帽子,是一项非常好的防病保健措施。
李红告诉记者,老年人最后要注意的是背部的保暖。背部是人体的督脉通行之处,人一身的“阳气”都归这里管,所以冬季背部着凉了,风寒之邪就会通过背部经脉侵入人体,接着人体阴阳平衡就会受到破坏,导致人免疫功能下降,本来没病的也容易生病。她建议,老年人冬季除了穿一般的棉袄外,最好再穿件紧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防止背部着凉。此外,睡觉前捶捶背,洗浴时捶捶背,都对气血运行和血脉流畅有好处。
●第二剂“药”:健康饮食吃出来
穿暖的同时也好要吃好。我国民间就流传着“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今年86岁的沈奶奶对此可谓颇有心得:她虽然岁数大了,但是仍然保持着喜欢吃羊肉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冬天,几乎每周必吃一到两顿。她虽然喜欢吃羊肉,但是每次却又不多吃,会搭配上豆腐、萝卜等素菜一起吃。
市一院营养科负责人沈旸介绍,秋冬季节吃羊肉滋补正当时令,羊肉营养丰富,冬季食用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增强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还具有一定食补的功效,对于缓解肺结核、气管炎、哮喘等一些虚寒病症也有一定的作用。沈旸说,很多老年人都知道冬天要适当进补道理,但对于怎样补却十分茫然,认为只要吃点好的,吃点肉类就是补,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对于“三高”人群来说,胡乱进补、过度进补还可能会补出病来。因此,进补需因人而异,人们在进补前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认识。
沈旸说,老年人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大类。一般气血两虚的人可适当多吃一些鸭肉、鹅肉、乌鸡等,阳气偏虚的人可适当多吃些羊肉、狗肉、鸡肉等;药补则要严格地遵照医嘱,进补前可适当先喝点大枣生姜牛肉汤或是红糖加花生仁作为“引补”,以改善肠胃不适的症状。她还介绍,多喝热粥也是老年人冬季进补的重要方式之一。粥可以是八宝粥、小米粥、糯米红枣粥、桂圆粥、芝麻粥、茯苓粥、银耳粥等。
“寒冷天气下,适当吃辣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暖和起来。”沈旸说,辣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镁、钾等微量元素;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抗炎及抗氧化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患食管炎、胃肠炎、胃溃疡以及痔疮等病者应少吃或忌食辣椒。胡椒、生姜、花椒等其他食材能达到和辣椒相同的暖身效果,而且刺激性小,比较温和。
●第三剂“药”:适度运动别着凉
俗话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生命在于运动。虽然冷空气来时冷风嗖嗖,但记者在月季园、楚秀园、清晏园等公园中看到,上午、下午来散步、锻炼的老年人仍然络绎不绝。今年81岁的胡大爷就是其中一位。胡大爷说,冬天每个天气晴好的下午,他都会到公园里转上几圈,散散步,锻炼身体。天冷以后他就把散步的时间调整到下午为主了。“老年人锻炼身体要顺势而为,量力而行。”胡大爷说。
市一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宗岩表示,胡大爷的说法很有道理,坚持锻炼无疑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但冬天的运动和锻炼要着重突出一个“藏”字,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如果仍然像天气暖和的春夏季节一样进行大汗淋漓的锻炼,反而会因为流汗后被冷风吹了受凉感冒。宗岩建议,冬季的锻炼要把握好微微出汗这个度,要因人因地制宜,体质较弱或有慢性病不宜外出者,可在室内锻炼,做强身按摩、导引、练气功和保健功,在阳台上打太极拳等;体质较好者在天气情况允许下应积极到户外锻炼,如长跑、竞走、练武术、做健身操、打球等。
冬天是天地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宗岩说,人体的起居生活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健康。冬季的作息时间以早睡晚起为宜,早睡可以养阳气,晚睡则有助于养阴气。冬天的早晨,老年人在被窝里多待一会,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起身,可以避免凌晨的低温对人体的刺激,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宗岩特别提醒,冬天睡觉时不要因为贪暖和而蒙头大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时间一长,氧气会越来越少,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往往会越睡越疲劳。
冬天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预防心脑血管病,除了药物、饮食调养,坚持适度运动、自我心情的调节也很重要。宗岩提醒,有心脑血管病病史的老年人尤其要放宽胸怀,凡是要看开看淡,避免情绪起伏太大。如果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诊。
来源:淮海晚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