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也喜欢喝酒,说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们在寂寞的时候,也喜欢喝酒,说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们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也喜欢喝酒,说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们在失意的时候,更喜欢喝酒,说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实际上,无论是那种情况,其实醉酒是对身体有害的。
在古代文人眼里,酒有太多的文化,尤其是王安石的“无酒不成礼仪”更是让更多喜爱喝酒的人找到了“尚方宝剑”,但是苏东坡对饮酒也是有讲究的,明确表态说“饮酒不醉是英豪”。然而文人墨客对醉酒的害处也是深有体会的,比如陶渊明认为,“后世之愚钝,皆杯中之物所贻害”;白居易也认为,“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所以,醉酒并没有好处。
当然,这只是文人墨客的看法,在医者眼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至少中医并不反对人们喝酒,只是要适量,不要过度饮酒,也不要醉酒。在很多中医人士的眼中,认为中医的“醫”字,就有酒的源头。并认为,早期中医在治病救人的时候,或多或少是与酒有一定的关系的。
在中医看来,白酒味甘苦辛,性温,一般适量饮用,可以起到散寒气、助药力、活血通脉、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御寒提神等功效。适用于用于痹证,经脉不利,肢体疼痛,拘挛;胸痹,胸阳不宣,胸部隐痛,或胸痛彻背;血瘀或阴寒内盛的病证;劳累后体倦神疲,肢体酸痛等症。
但过量饮酒或者醉酒的确是对身体不好的,比如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所说:“饮酒过多,丧身之源。”元代医家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进一步指出:“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饮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则更是引用邵尧夫诗说道:“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况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锹,周公所以著酒谐,为世范戒也。”这些古代名医大咖都这么说了,岂能有假?
我们再来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看过量饮酒和醉酒的危害。一般来说,短时间大量饮酒,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轻则会出现烦躁多语、恶心呕吐等症,这个时候服用一些解酒食药,医院洗胃即可解决,但是严重的酒精中毒可导致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脉快而弱、体温下降等症,这个时候服用解酒食药基本上没什么作用,医院及时抢救。如果是有一定酒量的人,长期较大量饮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久而久之会出现智力减退,精神淡漠,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出现慢性胃炎,心、肝、肾的变性,以及神经炎、肝硬化等疾病。
从上面这些资料来看,如果过度饮酒和醉酒的话,那么这酒就成了“穿肠的毒药”,当然如果只是偶尔少量饮用,倒又是一番情趣。尤其是在花前月下,泛舟中流的露天场合,或者在使人感到幽雅、舒畅的宅舍酒楼,少量饮酒倒也是具有诗情画意。
那么,少量饮酒就可以了吗?也不尽然,有些人即便少量也是不要喝的。比如湿热或痰湿蕴结、失血、阴虚、痔疮、痛风等病患者不要喝酒;凡是有神经、精神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食管炎、溃疡,以及肺结核等疾患的要忌饮酒;还有肥胖者、体弱的老年人、儿童或孕妇也应忌饮白酒。
酒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在宴请宾客时能起到烘托气氛的效果,民间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在我国,酒文化非常盛行,但是如果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出现醉酒的状态。先不说饮酒或醉酒驾车,给公众安全带来的极大隐患;单说饮酒过量后给饮酒者肠、胃、肝等脏器造成的刺激和损伤,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那么,当饮酒过量,导致醉酒时,用什么解酒效果更好呢?
具有解酒功效的中药有很多,但一般多选用枳椇子、葛花等。而解酒中药中首推的就是枳椇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民间有一句俗语,“千杯不醉枳椇子”,由此可知,枳椇子在解酒方面,疗效是非常确切的。而且,枳椇子的解酒功效要优于葛花,正如《医方考》记载:“枳椇子,解酒,过于葛花。”此外,枳椇子除了具有解酒作用,还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因此,很多解酒保肝护肝的中成药或保健品中,都会用到这味解酒专用的中药——枳椇子。
枳椇子来源于鼠李科拐枣属植物枳椇,这种植物只要生长在阳光充足的道路边、水沟旁和山谷中,临床多以枳椇的种子入药。枳椇子有很多别称,诸如拐枣、鸡距子、木蜜、树蜜、鸡爪梨等,要说最搞笑的别名要属“天藤鸡爪子”,你们那里还有有意思的别称吗?枳椇子主要功效就是解酒毒,还可以清热利尿。临床主要用于醉酒,以及由醉酒引起的烦热、口苦、呕吐、二便不利等症状。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中医药的市场开发越来越受到热捧,尤其是解酒功效的饮品更是热度不减,枳椇子作为重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更种解酒保健品种。枳椇子用于制成解酒产品,可追溯到《圣济总录》。
《圣济总录》是宋徽宗下诏编写的官修医学典籍。书中记载的“千钟酒”就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枳椇子解酒产品。其配方主要由枳椇子、砂仁、干姜等组成,可以治疗饮酒过量、大醉不醒等症。后人在此基础上,又辅以葛根、枸杞子、山楂、黄连、菊花、肉豆蔻、青果、扯根菜、蜂蜜等,开发多种解酒产品。其中,枳椇子多配伍葛根、葛花为主要配方。
总之,不管解酒产品多么有效,要想减少对身体的损害,最重要的方法还是少量饮酒、不要过量为上策。
本文旨在科普,临床应用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20万用户平台延伸竭诚为您打造更据权威性、专业性、科学性的,包含《人群养生》,《食补养生》,《季节养生》,《运动养生》,《中医养生》,《专家讲学》,《养生文化》,《科学疾病防治》,《美容护理》,《两性养生》,以及《探知养生》等专题栏目。使你的身心跃人一步健康延年,我们会伴随您的每一天,用心、细心、尽心做好广大用户的养生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