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这么猖獗,想不到罪魁祸首竟是自己

时间:2017-2-21 22:45:47 来源:食管炎

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一点对于癌症也不例外。近日,医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3.5万人进行研究,发现在可能引发癌症的因素中,饮食、吸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比重占到20%~40%。因此有专家表示,癌症多半是吃出来的!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患癌?人们又该如何发现和预防癌症呢?糖-超过25克很危险营养专家告诫人们,不管是什么东西,吃多了对人体都没有好处,糖也是这样,特别是肿瘤人群,大量的摄入升高血糖的食物,对肿瘤的增殖生长起到促进的作用。但人体的正常的代谢又不能缺乏糖。肿瘤患者对待糖的摄入不可因噎废食,也不能无所顾忌,适度是最高准则。普通人每天摄入30—50g以内的食糖,即不超过摄入总碳水化合物的10%。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烫-65度是癌症温度

进食过烫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食道壁十分柔嫩,当进食温度超过50℃-60℃,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反复烫伤可构成浅表溃疡,招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致癌变。

懒-快餐吃1次,伤1次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联合发出警告,称含有致癌毒素——丙烯酰胺化合物(简称丙毒)的食品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特别是“快餐”的多种食物中均含有大量丙毒。这种致癌毒素存在于各种品牌的快餐中,在对油炸土豆条(薯条)、薄脆饼、烤猪肉与水果甜点上的棕色脆皮以及大量油煎油炸快餐食品所进行的化验表明,有的食品丙毒含量超过标准倍。建议:吃饭要按时、定量,吃新鲜的食物,尽量不吃剩饭剩菜。除此之外,懒得运动也会增加癌症风险。腌-腌制品不要多吃含亚硝酸盐的食物导致食道癌和胃癌,它存在于腌制食品中。咸菜、咸肉、酸菜等都含有亚硝酸盐,所以,腌制的食品应少吃为宜。一份由美国癌症研究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发表的报告显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会提高下腹部癌变(如结直肠癌)的风险。建议:尽量吃新鲜蔬菜、肉类,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咸-癌症的亲戚

盐,是一种调料剂,高盐,是引发胃癌的毒剂。吃太咸,胃很危险。

高盐,不是致癌物,确是癌症催化剂。研究发现,常食用高盐一方面会导致慢性胃炎,胃酸分泌减少,细菌过量生长,促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高盐食物除损害胃粘膜,促进亚硝酰胺吸收外,也可直接作用于胃粘膜;另一方面,高盐食物能促进胃酸分泌,腐蚀胃粘膜,破坏胃粘膜的屏障作用,从而使胃、食管粘膜易遭受致癌物的侵袭。长此下去,胃癌指日可待。

熏-含强致癌物夏天家更爱吃烤串,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等熏烤类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它会造成细胞突变,引发癌症。少吃熏烤类食物。油-好油炸的也不行油炸食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之一,很多人为了方便快捷早餐一般都吃油炸食品,却不知道吃油炸食品坏处很多。油炸食品含热量高容易肥胖,不易消化,比较油腻,容易引起胃病,没有营养价值,并且容易产生有毒致癌物质。少吃油炸食物,经常在膳食中补充含有均衡比例的必需脂肪酸油脂,用好的脂肪代谢掉坏的反式脂肪酸和油脂!酒-饮酒有限度

从饮酒与癌症的关系层面上来讲,饮酒不是患癌的直接原因,但酒精却有助于致癌物形成癌变,能促进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加速癌细胞的形成和扩散,同时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由于酒精可以刺激垂体的分泌,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等,从而增加了癌症发生的易感性。长期大量饮烈酒可以诱发气管癌、肝癌、口腔癌、乳腺癌、胃癌、肠癌等等。

霉-霉菌污染食物发霉的食物当然没有人会故意去吃。不过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进而被霉菌污染,有时候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夏天的凉菜,有一些发霉也是肉眼无法辨别的。烟-炒菜油烟最易忽视

专家解释了厨房内致病因素产生的原因,其污染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煤、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用炊火源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二是烹饪菜肴时产生的油烟。

厨房油烟会伤害人的感觉器官。研究表明,当食用油烧到℃时,其中的甘油就会生成油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厨房油烟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苯并芘的致癌物,苯并芘可导致人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长期吸入可诱发肺脏组织癌变。

小编有话说日常饮食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中科UM-D
白癜风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bxm.com/sgyby/6338.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